养口资身赖以桑,终成王道泽流长。

吐丝不羡蜘蛛巧,饲叶频催织女忙。

三起三眠时化运,一生一死命天常。

待看献茧盆缫后,先与吾皇织衮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养蚕是为了生活所需,最终成为王道的长久恩惠。
蚕吐丝虽不如蜘蛛巧妙,但饲养蚕叶却让织女忙碌不停。
蚕经历三次醒来三次睡眠,顺应着自然的变化,生命中一次出生一次死亡是天定的规律。
等到蚕茧收集完毕,缫丝后,首先会为我们的君主织制龙袍。

注释

养口资身:维持生计。
赖以:依靠。
桑:桑树(养蚕的主要食物)。
终成:最终成为。
王道:帝王之道,指对社会有深远影响的事物。
泽流长:恩惠长远流传。
吐丝:蚕吐丝。
不羡:不羡慕。
蜘蛛巧:蜘蛛编织网的技巧。
饲叶:喂食蚕叶。
织女忙:织女(神话中的蚕神)忙碌。
三起三眠:蚕的生长周期,经历三次孵化和三次休眠。
化运:自然变化。
一生一死:生命的循环,一次出生和一次死亡。
命天常:天定的命运规律。
献茧:献出蚕茧。
盆缫:在盆中缫丝。
吾皇:我们的君主。
织衮裳:织制帝王的礼服(衮裳)。

鉴赏

这首诗名为《蚕》,作者是宋代诗人谢枋得。诗中通过对蚕的形象描绘,寓言了社会和人生的道理。

首句“养口资身赖以桑”表达了蚕以桑叶为食,滋养自身,象征着人们依赖劳动和资源维生的基本生活状态。接着,“终成王道泽流长”暗示蚕丝的珍贵,如同王道般深远影响,泽被后世。

“吐丝不羡蜘蛛巧,饲叶频催织女忙”通过蚕吐丝的勤劳和织女忙碌的纺织,赞美了默默付出和辛勤工作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分工协作的重要性。

“三起三眠时化运,一生一死命天常”描述了蚕的一生,从孵化到结茧,经历三次眠期,最终化蛹成蝶,象征生命的轮回和自然规律。

最后两句“待看献茧盆缫后,先与吾皇织衮裳”预示了蚕丝的用途,不仅是日常衣料,更是皇家御用的华丽服饰,体现了蚕丝在社会中的尊贵地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蚕为载体,寓言深刻,既赞美了蚕的奉献精神,也反映了社会秩序和自然法则,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03)

谢枋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 字:君直
  • 号:叠山
  • 籍贯:江西信州弋阳
  • 生卒年:1226~1289年

相关古诗词

辞洞斋、华甫二刘兄惠寒衣

平生爱读龚胜传,进退存亡断得明。

范叔绨袍虽见意,大颠衣服莫留行。

此时要看英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

只愿诸贤扶世教,饿夫含笑死犹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东观壁(其一)

观外好看船往回,观中几度见桃开。

常瞻紫气青牛去,又带白云黄鹤来。

天地无情搔短发,古今多变付残杯。

醉中尚有醒时眼,不信玉山人可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东观壁(其二)

老树犹能识道回,好怀清对碧天开。

青山绿水何人管,明月清风要我来。

少日曾闻黄石教,平生几掷左慈杯。

道兄惯见人閒事,快抱棋枰信手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卜者魏易斋

伯阳曾著易参同,尽夺阴阳造化功。

白玉五城人可到,黄金一鼎道无穷。

先生救世心良苦,后派多才命必通。

魏本大名名易显,子明且为筮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