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高拱为寿朱鸿川祖母所作。诗中描绘了朱鸿川祖母寿辰的盛况,以及对她的敬仰之情。
首句“甲第歌钟动帝州”,描绘了寿宴的热闹场景,皇宫内外歌声与钟声交响,彰显出寿主身份的尊贵。接着“太君今属古稀秋”一句,点明了祖母已至古稀之年,表达了对长寿的祝福。
“背疑春色还萱草,心结寒盟有柏舟”两句,运用象征手法,以萱草和柏舟比喻祖母的慈祥与坚韧,表达对祖母的敬爱之情。萱草在古代常被用来象征母亲或祖母的慈爱,而柏舟则象征着坚强不屈的精神。
“中夜和丸曾课郢,西山爱日正依刘”两句,通过典故进一步赞美祖母的智慧与美德。郢是古代楚国的都城,这里指代教育的场所;西山爱日可能是指西山的日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刘可能是指汉代的名臣刘向,这里借以赞扬祖母如同刘向一般,教导后辈,使他们成长。
最后,“元宗剩有中朝彦,梓里亲看昼锦游”两句,表达了对祖母作为家族中杰出人物的肯定,以及对她晚年仍能享受家庭团聚、子孙环绕的幸福生活的祝愿。元宗指的是古代帝王,中朝彦则是指朝廷中的贤士,梓里则是家乡的意思,昼锦游则形容富贵荣华的生活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朱鸿川祖母长寿、智慧、慈祥、坚韧等品质的赞美,展现了对长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祖母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