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觉昕长老画赞

法云地中得度,慧炬光里法身。

在处淘金拣玉,随缘运筏通津。

偏解抽钉拔楔,更能因语识人。

且道有相无相,休云是真非真。

形式: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宝觉昕长老的高僧形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其深厚的佛法修为与超凡的智慧。

“法云地中得度”,开篇即以“法云”喻佛法的广大深邃,长老在这样的法云中获得度化,意味着其修行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慧炬光里法身”,进一步强调了长老智慧的光芒如同火炬,照亮了佛法的真理,其法身(佛教术语,指修行者超越肉身的精神存在)在智慧的光辉中得以显现。

“在处淘金拣玉,随缘运筏通津”,这两句运用了淘金拣玉的比喻,形象地说明长老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身处何境,都能发现并珍惜佛法的珍贵之处,如同在尘世中寻找金玉一般。同时,“随缘运筏通津”则体现了长老顺应自然法则,灵活运用佛法智慧,帮助众生渡过人生的困境,达到心灵的彼岸。

“偏解抽钉拔楔,更能因语识人”,这两句描述了长老不仅在佛法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擅长洞察人心,能够通过言语引导他人,如同抽去阻碍心灵成长的钉子和楔子,促进个体的觉醒与成长。

最后,“且道有相无相,休云是真非真”,这两句提出了对佛法本质的深刻思考。在长老看来,佛法并非局限于有形或无形的表象,而是超越了真假的相对性,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性,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寻求真理的本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宝觉昕长老作为一位高僧的非凡智慧与慈悲心怀,以及其在佛法修持上的卓越成就。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寿宁宣老赞

石霜山中二虎,后世儿孙无数。

堂堂大为古佛,一身普照寰宇。

别出寿宁一枝,又作慈云法雨。

他时侍立坐边,往往呵佛骂祖。

形式: 六言诗 押[麌]韵

为僧作石菖蒲赞

叶磨数仞剑,惟有清风剪不断。

根乱一窝丝,缠定白云寒不散。

水无沙,石无苔,师乎一片心清哉。

形式: 古风

为人作真赞(其一)

王良不作,世绝麒麟。是可欺邪,岂无后人。

谁其似之,维烈武孙。武则似矣,而济以文。

气已万里,方尔就秣。风云其时,会如兔脱。

俨然是则,现居士身。幅巾白拂,无一点尘。

以无尘故,始终一如。显忠数功,固非两途。

形式:

为人作真赞(其二)

茅茨为居,脱粟为餐。牛衣自暖,徒行亦鞍。

凡人皆友,是酒可欢。略不践迹,未尝恤言。

山林城市,随遇即安。一旦义重,杀生非难。

彼强增饰,宁知吾全。

盖庶几不淫不移不屈者,而以乐吾之天。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