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作真赞(其二)

茅茨为居,脱粟为餐。牛衣自暖,徒行亦鞍。

凡人皆友,是酒可欢。略不践迹,未尝恤言。

山林城市,随遇即安。一旦义重,杀生非难。

彼强增饰,宁知吾全。

盖庶几不淫不移不屈者,而以乐吾之天。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为人作真赞(其二)》。诗中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真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茅茨为居,脱粟为餐”,开篇便点明了主人公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以糙米为食,生活极其朴素。这种简朴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主人公对物质的淡漠,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牛衣自暖,徒行亦鞍”,进一步描述主人公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能安然入睡;即便是徒步行走,也如同骑马一般自在。这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凡人皆友,是酒可欢”,表明主人公与世间万物皆能结缘,无论是人还是自然,都能成为他欢愉的对象。通过饮酒来享受生活的乐趣,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略不践迹,未尝恤言”,意指主人公行事不拘泥于世俗的规则,言语间也无须过多顾虑。这种洒脱与自由,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展现出一种超越常规的独立精神。

“山林城市,随遇即安”,无论是在山林之间还是繁华的城市,主人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和谐。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体现了他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内心的平和。

“一旦义重,杀生非难”,在关键时刻,主人公能够坚守道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不仅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对他内心强大信念的体现。

“彼强增饰,宁知吾全”,面对外界的虚伪与浮华,主人公却能保持自我,不受其影响。他深知真正的自我价值,不在表面的装饰,而在内心的完整与真实。

“盖庶几不淫不移不屈者,而以乐吾之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主人公的赞美,认为他几乎达到了不被欲望迷惑、不随波逐流、不屈服于压力的理想境界,最终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和对真我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文忠公画像赞

霜空无云,秋天澄雾。照然政通,何劳钟簴。

俨然望之,希世一遇。万折方东,逢坡益注。

形式:

为僧作真赞

虎头燕颔,将军之相。雪桧霜松,山僧之容。

以是而见,胡来汉现。捩转面目,瞻之不足。

盛哉七百聚徒,何殊在网之鱼。

若也向此提撕,却成土上加泥。

形式:

吴思道朝服画像赞

可畏而亲,不扶而直。艺表士林,望高王国。

如在广庭,鹄立柱石。翼翼眉间,尝满黄色。

形式:

又道服赞

浓眉深眼,出尘之相。幅巾燕服,经世之状。

有时收沙界于一粒粟,忽然乘长风破万里浪。

固知透过六轮,可谓森罗万象。

本谁鼻端挥斤,先生信是神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