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杂兴四首(其三)

怪得檐前溜,原来是雪消。

山枯空有骨,水涸不成潮。

寒雁鸣沙碛,饥鸦啄柳条。

物情总如此,吟鬓任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原来屋檐下的水流声,是因为雪融化了。
山峦干枯只有骨架,河水干涸不再涨潮。
寒冷的雁在沙漠中鸣叫,饥饿的乌鸦啄食柳枝。
世间万物皆如此,我只任由白发随风飘摇。

注释

怪得:奇怪的是。
檐前:屋檐下。
溜:流水声。
原:原来。
是:是。
雪消:雪融化。
山枯:山峦干枯。
空有骨:只剩下骨架。
水涸:河水干涸。
不成潮:不再涨潮。
寒雁:寒冷的雁。
鸣沙碛:在沙漠中鸣叫。
饥鸦:饥饿的乌鸦。
柳条:柳树的枝条。
物情:世间万物。
总:都。
如此:这样。
吟鬓:诗人的白发。
任:任由。
萧萧:形容白发稀疏或风声凄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后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象和生物状态。首句"怪得檐前溜,原来是雪消",通过檐头滴水揭示了雪已融化,暗含了冬去春来的时节转换。接着,"山枯空有骨,水涸不成潮"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山川,山虽无生机但骨骼可见,河流干涸无法再起波澜,凸显了冬季的寂静与荒凉。

"寒雁鸣沙碛,饥鸦啄柳条"两句,通过大雁在沙漠中凄凉的叫声和乌鸦觅食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也暗示了生命的坚韧与求生欲望。最后,诗人感慨"物情总如此,吟鬓任萧萧",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在严冬中顽强生存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面对人生沧桑的淡淡哀愁,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情于物,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59)

胡仲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中杂兴四首(其四)

穷通俱莫问,久远是前程。

涉世事多俗,吟诗人较清。

论心欠兰友,知己有梅兄。

不被虚名缚,江湖得散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雪中杂兴四首(其二)

独坐看诗话,瓶梅相对清。

瓦灯寒不晕,雪屋夜偏明。

煨栗填饥腹,煎茶长道情。

睡魔排遣尽,窗外听鸡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雪中杂兴四首(其一)

六花正零乱,却与雨相和。

地面频频化,山头渐渐皤。

歌楼寒较少,穷巷积偏多。

百卉归根后,惟松不改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次同叔见寄二首(其一)

归期何日卜,雁不到天涯。

谤有书盈箧,愁无地种花。

吟梅销旅况,刻竹记年华。

心事凭谁说,凭栏数暝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