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杜使君洪道屡称我于诸公闻之愧甚赋诗答谢之

去天一尺古蓬州,年来除守得胜流。

渠家本是城南杜,诗律贤我三千筹。

如此才高却解事,入眼人才皆可意。

他邑犹分刺史天,片言每为将军地。

故应怜我退无田,力相推挽令向前。

傍人闻说皆抚掌,竹竿那使鲇鱼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名为《蓬州杜使君洪道屡称我于诸公闻之愧甚赋诗答谢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蓬州杜使君洪道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欣赏的情谊。

首句“去天一尺古蓬州”,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蓬州的地理位置之高,仿佛接近天空一般。接着,“年来除守得胜流”则表达了诗人对蓬州治理成效的肯定,暗示在洪道的领导下,蓬州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

“渠家本是城南杜,诗律贤我三千筹”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己与杜甫家族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洪道诗歌才华的高度赞扬。同时,通过“三千筹”的夸张表述,进一步强调了洪道在诗歌方面的卓越成就。

“如此才高却解事,入眼人才皆可意”两句,诗人赞美洪道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善于识人,能够欣赏并认可他人。这种对人才的敏锐洞察力和公正评价,使得洪道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邑犹分刺史天,片言每为将军地”通过对比其他地方的官员与洪道的影响力,突出了洪道在处理政务时的智慧和影响力。即使是一句话,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洪道的领导才能。

“故应怜我退无田,力相推挽令向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谦逊态度以及对洪道的感激之情。诗人自认退居无田,但洪道却极力相助,鼓励他继续前行,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最后,“傍人闻说皆抚掌,竹竿那使鲇鱼缘”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周围人的反应。他们听到洪道对诗人的称赞后,都为之欢笑,而诗人则用竹竿帮助鲇鱼上岸的比喻,巧妙地回应了洪道的赞誉,既表达了对洪道的感激,也展现了诗人的机智和幽默感。

整首诗通过对洪道的赞美和自我谦逊的态度,展现了诗人与洪道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友情和才华上的相互欣赏与尊重。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嘲陆羽

陆子作茶经,竟为茶所困。

其中无所主,复著毁茶论。

简贤傲长者,彼自愚不逊。

茶好固自若,于我有何恨。

便当脱野服,洗盏为一献。

饮罢挈茶去,譬彼浇畦畹。

君看祢正平,意气真能健。

达与不达人,何啻相千万。

形式: 古风 押[愿]韵

代内

爷娘嫁我时,本以君能文。

谓当得所托,致身在青云。

观今天下事,胜负方纷纭。

英俊肩相摩,料理不到君。

何妨采药去,相与登鹿门。

著书示后世,千载犹清芬。

形式: 古风

世岂无高人,刻意在枯槁。

竟为恩爱累,有志莫能保。

君能唤我归,衰鬓及未葆。

何非有此翁,那得有此媪。

著书吾岂能,庶几获幽讨。

何必登鹿门,是山皆可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戊子大水二首(其一)

踏歌喧喧杂铙鼓,潭边呼龙令作雨。

龙嗔挥水十大馀,千村万落几为鱼。

寄谢龙神且安处,熟睡深潭不惊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