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对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首句“卷逃屈放两俱空”,以“卷”、“逃”、“屈”、“放”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事物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化,无论是被卷入还是逃离,无论是屈服还是释放,最终都归于“空”,即一切皆为空幻,强调了自然现象的瞬息万变和无常。
次句“山止波流万古同”,通过“山”与“波”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静与动。山是静止的,象征着稳定和永恒;而波则是流动的,象征着变化和短暂。这两者看似对立,却在同一时空下共存,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动态平衡,暗示了自然界的永恒规律。
后两句“美恶不随天地老,断魂啼鸟一声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美恶不随天地老”表达了美的存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天地如何更迭,美始终如一,体现了美的永恒性。后半句“断魂啼鸟一声中”则以鸟鸣这一自然现象,作为美的载体,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也能发出触动人心的声音,展现出生命虽短,但美却能在瞬间绽放,留下深刻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