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

年年啼遍欲残春,午夜枝头血满唇。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

声中似怨无家别,地下应怜再拜人。

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杜鹃》由清代诗人沈绍姬所作,以杜鹃鸟的啼鸣为线索,描绘了其哀怨与悲凉的形象,以及它与人类情感的共鸣。

开篇“年年啼遍欲残春”,杜鹃鸟在春天即将结束之际,不停地啼叫,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午夜枝头血满唇”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杜鹃鸟啼叫至深夜,直至鲜血滴落的情景,渲染出一种凄美而悲壮的氛围。

“不尽羁魂悲蜀道,何来处士感天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杜鹃鸟的形象,它仿佛承载着游子的思乡之情,以及文人的孤寂与忧愁,跨越时空,与古代蜀道和天津的文人产生共鸣。

“声中似怨无家别,地下应怜再拜人。”杜鹃鸟的啼鸣中似乎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哀怨,它对地下的亡灵也抱有同情之心,展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联系。

最后,“纵使欲归归便得,故宫何处更容身?”这一问句表达了即使杜鹃鸟想要回归故土,却也无处可归的无奈与悲哀,暗含了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杜鹃鸟的啼鸣,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故乡、历史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1)

沈绍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家人

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

别久乍疑前劫事,路歧才得去年书。

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

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司马懿故居

王业偏安蜀道难,奸雄宁独数曹瞒。

中原回首移神鼎,竖子成名建禅坛。

城上风幡新塔宇,墓中巾帼旧衣冠。

掀髯西指蚕丛路,丞相祠堂尚锦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前监军闻启详传后

嚼齿穿龈死不辞,千秋名教得操持。

门生谁续《招魂》赋,狱吏亲闻绝命诗。

总为人门留正气,不求马革裹全尸。

盛朝若举褒忠典,应敕盱江好建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淮阴侯

鼎足才堪角两雄,当年应悔灭重瞳。

分羹父子恩犹薄,推食君臣谊岂终。

独有千金酬漂母,曾无一语感滕公。

名成自古身当退,没齿休论战伐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