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注释

盐梅:盐和梅子。
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
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
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曲糵:亦作“麴櫱”。
亦作“ 麴孽 ”。
亦作“曲櫱”。
指酒曲。
缕:凡指线状物。
槿:木名,即木槿。
锦葵科,落叶灌木。
夏秋开花,花有白、紫、红诸色,朝开暮闭,栽培供观赏,兼作绿篱。
花、皮可入药。
茎的纤维可造纸。
贻厥:贻:赠给;遗留。
厥,文言代词、助词或副词,相当于“其”或“之”。
昆芳: 昆,指后代、子孙。
昆芳,后代有美好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端午节即将到来的中夏时节的景象和氛围。"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表明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准备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如咸肉、糯米粽子等。而"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的尊重与怀念。"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中的"槿"指的是一种植物,而"芦香"则是水边芦苇的清新气息,这两句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物盛放的景象。

诗人通过"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则强调了忠诚和正直品格的重要性,以及这些美德能够流传后世,成为后代楷模。

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更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千秋节赐群臣镜

瑞露垂花绶,寒冰澈宝输。

对兹台上月,聊以庆佳辰。

形式: 古风

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

有隋政昏虐,群雄已交争。

先圣按剑起,叱咤风云生。

饮马河洛竭,作气嵩华惊。

克敌睿图就,擒俘帝道亨。

顾惭嗣宝历,恭承天下平。

幸过剪鲸地,感慕神且英。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过晋阳宫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

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

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

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

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

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

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

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