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知府欧阳叔弼学士祷雨武侯祠

盲风日日吹尘土,谩说有年歌自古。

纷纷机械空作劳,况乃象龙求致雨。

黄堂学士极忧心,忍复宾前事悬堵。

倘助丰穰能出云,境内山川无不举。

丞相威灵凛一方,远瞩祠宫途可取。

旌旗拂晓动长庚,彷佛飞云趋两府。

精神洞达金石开,此意豫应神已睹。

况公爱民如爱子,不以斯民供鼎俎。

居士庵中常默然,田里人人自安处。

他时刀剑倚市门,往往买牛耕草莽。

心绝多岐礼义生,和气氤氲见眉宇。

惟天至聪下其耳,饱听欢谣荐佳语。

故宜神力导休祥,不待牲醪集轩庑。

胡为风旱久未宁,行矣斗柄将建午。

岂烦瑞祝更殷勤,祷处由来似尼父。

三分天下指掌间,顾此提封才一羽。

沛为甘泽定不难,沟浍纵横互吞吐。

坐令百谷暗郊原,会见腰镰分勤苦。

儒宫釜鱼端欲生,自笑年来遽如许。

虽无高廪并坻京,犹得朝昏鸣食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官员对干旱的忧虑与对雨水的渴望,以及他们通过祷告寻求神明的帮助。诗中充满了对农业丰收的期盼,对百姓福祉的关怀,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诗的开头描述了恶劣的天气状况,“盲风日日吹尘土”,暗示着长时间的干旱。接着提到“忍复宾前事悬堵”,表达了官员们面对干旱问题时的焦虑和无奈。他们希望借助祈祷的力量,让“丰穰”降临,使“境内山川无不举”,即整个地区都能得到雨水的滋润。

诗中还提到“黄堂学士”和“丞相”的角色,他们作为地方和中央的领导,承担着解决干旱问题的责任。通过“拂晓动长庚”、“旌旗”等形象,展现了他们积极行动的决心和气势。同时,诗人也赞扬了这些官员对民众的爱护,如“爱民如爱子”,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未来的乐观期待,认为通过祈祷,自然界的和谐与丰饶将会实现。诗人想象了“刀剑倚市门”的和平景象,以及“买牛耕草莽”的农忙场景,预示着社会的安宁与繁荣。最后,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农业困境的深切感受,同时也对未来的丰收抱有坚定的信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认识和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还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仁政、和谐与民生的追求。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宽夫率同诸公谒大悲寺观所画圣像以回向心地初分韵赋诗得初字

襄州城东十里馀,天仙大悲江上居。

白龙盘伏不敢动,澄波如练风前纾。

饱闻黔首喜相谓,微此妙相吾其鱼。

鼎来巾屦陪作礼,他年假道今题舆。

毫端愿力歘有感,手目纵横随卷舒。

高亭短棹青春里,云雨晓霁乾坤虚。

谁将五色染万物,物物可意难亲疏。

会须指顾发深省,此心长似楚香初。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次韵和签判靳慎微奉议谒武侯祠有作

卧龙得风霆,天宇不难肃。

历数端何归,转昐移祸福。

庙食凛平生,光灵走川陆。

欲知庇斯人,绵延视巫祝。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戏示柄

汝为狮子时,而作狮子吼。

他年毛骨成,一顾百兽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

次韵答詹成老谢密云龙之什

龙凤小团分禁户,往往称珍减前语。

元丰天子妙风雷,万古埃尘洒新雨。

壑源春贡识此心,不比豫州常枲纻。

卿云密密拥蜿蜒,御府仅能千百数。

匪颁台阁裁几人,恩逐味增沦骨髓。

帝乡仙去鼎湖空,井閟閤门犹玉乳。

龙髯虽在龙莫形,只有云留瑞民伍。

叶家所得最非常,好事殷勤始容取。

故人分赠不遐遗,怜我哀摧病方瘉。

莆阳英爽杳难攀,品目纵横谁捍禦。

仰惟笔削到茶经,亟以将诚归许与。

诗来寒谷歘然春,坐觉辉光满禾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