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答百丈僧

不要三乘要祖宗,三乘不要与君同。

君今欲会通宗旨,后夜猿啼在乱峰。

形式: 偈颂

翻译

不要追求三乘的境界,也不要与你共享祖先之道。
你现在想要理解并融会宗旨,后半夜的猿啼声将回荡在乱峰之中。

注释

三乘:佛教术语,指菩萨道的三个阶段,这里可能象征高深的修行境界。
祖宗:家族或信仰的祖先,此处可能暗示传统或根源。
会通:理解和融合,指对某种理念或知识的全面掌握。
后夜:深夜,夜晚的后半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师释道常写给名叫百丈僧的僧侣的一首偈语。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建议。"不要三乘要祖宗",这里的"三乘"通常指佛教的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而"祖宗"则可能指的是佛法的根本教义或历代高僧的传承。诗人强调的是回归佛法的本质,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教阶或传承。

"三乘不要与君同",进一步强调个人修行应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而非盲目追求与他人一致。这体现了禅宗注重个人顿悟和直指人心的教法。

"君今欲会通宗旨",鼓励对方深入理解并融会贯通佛教的核心精神,即解脱生死、觉悟真我。

"后夜猿啼在乱峰",以自然景象作结,寓意修行之路充满艰辛,夜晚的猿啼声在乱峰中回荡,象征着修行者在寂静中面对自我,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是通往真理的必经之路。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禅宗的修行智慧,鼓励个体独立思考,深入领悟佛法,并通过艰苦的实践来寻求真谛。

收录诗词(3)

释道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溅玉亭

我名溅玉亭,五字仍一扫。

苍崖立积铁,悬瀑翻轻缟。

霏霏冰奁倾,粲粲玉匣倒。

殷勤点翠竹,散漫沾芳草。

喧轰雷霆怒,澒洞金石考。

直疑青山严,顿失赵盾杲。

飞帘吹不断,接影照逾皓。

初非智巧成,端自神物造。

凭栏熟自听,归来想怀抱。

拂除朱丝弦,写之流水操。

形式: 古风

偃松

得地久蟠踞,参天多晦冥。

月通深夜白,雪压岁寒青。

独拥虬腰大,疑闻雨甲腥。

深根动坤轴,萧瑟挂疏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道友

二三尺雪山藏路,一两点花春到梅。

将此赠君持不去,请君收拾早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颂古七首(其三)

浩浩长江际碧空,片帆高挂便乘风。

快哉不费纤毫力,万里家乡咫尺通。

形式: 偈颂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