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清卿雪

浩荡天花弄晓光,春风未转忽芬芳。

人跻物外红尘远,境堕壶中白昼长。

风柳冷飘三月絮,寒梅幽寄一枝香。

朝来暴喜家风贵,圆璧方圭满舍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繁花盛开在黎明时分,春风还未完全转换就已散发出香气。
人在世外,远离尘嚣,仿佛身处仙境,白天漫长如梦。
三月的风中,柳絮随风飘摇,寒冷的梅花独自散发着清香。
早晨忽然感到家风高贵起来,家中四周都是珍贵的圆形玉璧和方形玉圭。

注释

浩荡:广大无边。
天花:形容繁花似锦。
晓光:黎明的光线。
春风:温暖的春风。
芬芳:香气。
人:人。
物外:超脱世俗。
红尘:世俗尘世。
壶中:指仙境或梦境。
白昼长:白天感觉特别长。
风柳:春风中的柳树。
三月絮:三月飘飞的柳絮。
寒梅:寒冷天气中的梅花。
幽寄:悄悄地散发。
朝来:早晨。
暴喜:突然的喜悦。
家风:家庭风气。
贵:高贵。
圆璧:圆形的玉璧。
方圭:方形的玉圭。
满舍旁:充满房屋四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光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开篇“浩荡天花弄晓光”一句,便以宏大的画面展现了春日清晨的景象,天空中繁星点点,如同女工织造着曦光。紧接着,“春风未转忽芬芳”则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细微气息,即使是轻柔的春风也能带来花香,这种描写颇具动感,仿佛读者也能嗅到那淡雅的花香。

“人跻物外红尘远,境堕壶中白昼长”两句,则转向了内心世界的表达。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生活的差异,表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也映射出他们对于简朴而深远生活态度的向往。

“风柳冷飘三月絮,寒梅幽寄一枝香”这两句,更是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了春日中柳絮飞舞和孤傲梅花的景象。柳絮轻轻飘落,如同三月春天特有的纱线,而那枝独自开放的寒梅则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表达了一种不随波逐流、独立自主的情怀。

最后,“朝来暴喜家风贵,圆璧方圭满舍旁”两句,则是对家族和个人荣耀的庆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家风的自豪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肯定,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精神价值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荣耀的自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和制帅

离索堪惊岁月忙,少城遗爱未曾忘。

西园尚记英游并,南浦空嗟别恨长。

壮志且窥勋业镜,高情休忆水云乡。

玉关柝静边烽息,汉殿归称万岁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制帅(其一)

按部经时走四封,云山有路宝岩通。

普贤相对圆光里,摩诘不离方丈中。

喜有篇章交寄远,恨无羽翼可凌空。

来诗忽作蛟龙吼,三日能令两耳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制帅(其二)

自怜麋鹿性疏顽,心在云林迹世间。

每厌尘埃驱俗驾,不辞险阻访名山。

池鱼得意时归壑,厩马长鸣暂出闲。

万仞峰头曾进步,禅机一拨透三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眉守王郎中

惊风鸿鹄各翻飞,同落西南蜀一维。

一日三秋双鬓改,两乡千里寸心驰。

清香燕寝多佳致,远景楼台发妙词。

只恐江山留不得,赐环闻已下丹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