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帅(其二)

自怜麋鹿性疏顽,心在云林迹世间。

每厌尘埃驱俗驾,不辞险阻访名山。

池鱼得意时归壑,厩马长鸣暂出闲。

万仞峰头曾进步,禅机一拨透三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我自视甚贱,像那疏野的麋鹿,心灵向往云林,却身陷人间世事。
常常厌恶世俗的纷扰,不愿驾驭凡尘之车,哪怕路途艰险,也要去寻访名山大川。
池中的鱼儿在快乐时也会回到山涧,马儿偶尔也会从马厩中出来享受片刻的悠闲。
我曾在万仞高峰上迈步前行,禅修的智慧如同拨开迷雾,穿透了人生的重重关卡。

注释

自怜:自视卑微,自怜自爱。
麋鹿:古代一种大型鹿类,象征隐士或超脱世俗的生活。
云林:指远离尘世的山林,象征理想中的宁静之地。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琐碎。
名山:象征高远的理想和精神追求。
池鱼:比喻暂时摆脱束缚的人。
万仞峰头:形容极高峻的地方,象征艰难的挑战。
禅机:佛教用语,指领悟佛法的契机。
三关:佛教术语,通常指生死、烦恼、涅槃三重境界。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怀。诗人自谓性格疏远,与世俗隔离,心志高悬于云林之中,追寻世间的足迹。每当厌恶尘世纷扰,便不惧怕险阻,只为探访那名山。

池塘中的鱼儿得意忘情时返回它们的溪壑,而厩中的马儿长鸣一声,也只是暂时地闲适而出。诗人曾经在万仞峰头留下过足迹,禅机一启,便能透彻三关。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以及对内心修养的追求。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精神自由和高洁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个人灵魂深处所渴望的宁静与超脱的表达。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和眉守王郎中

惊风鸿鹄各翻飞,同落西南蜀一维。

一日三秋双鬓改,两乡千里寸心驰。

清香燕寝多佳致,远景楼台发妙词。

只恐江山留不得,赐环闻已下丹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曾丈赠光化令赵元质

奔波朝士觅官忙,独买扁舟去意长。

汲黯旧闻羞作令,冯唐今愧老为郎。

鹓鸿引去知何慕,鸥鹭归来不乱行。

窃食端输厕中鼠,惊馀犹得饱饥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房公湖

金雁桥南二顷湖,房公遗迹未湮芜。

人游杜牧晚晴赋,境对王维别墅图。

经始林泉心自巧,折冲廊庙术何迂。

当时只作幽人计,留得陈陶四万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浑醉庵诗

人间岁月都几许,醉里光阴差较长。

千日不醒终有尽,百年浑得要为常。

故人屡过无穷巷,一室能宽有醉乡。

好事不妨多酌我,老来无复次公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