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甫丈炳奎出观先世所藏温公澄泥砚李延平有题名南宋为魏鹤山得见真西山跋明有文衡山观款

南唐澄泥第一品,北宋党碑第一人。

匪砚之重,世自不敢轻。

况其温温玉质,娟娟出水莲丰神。

砚之方正见公德,砚之圭角表公节。

公兮砚兮皆可述,独乐园中说《周易》。

墨花濡染传家集,凤咮龙尾伯仲间。

只许桥亭谢升堂,玉带文入室。

前有观者李延平,后有观者文徵明,其中更有西山鹤山来同盟。

八百载后归之乐安孙,可与宋雕《资治通鉴》称为两足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丁立诚的诗,通过对北宋澄泥砚的赞美,展现了对历史文物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人首先强调了这方砚台的珍贵,不仅因为它是南唐澄泥中的上品,更是北宋党碑时期名家的遗物,世人不敢轻易忽视。砚台温润如玉,形似出水莲花,象征着主人的高洁品质。

诗人进一步指出,砚台的方正寓公德,砚边的圭角显公正,暗示了砚主的高尚人格。在独乐园中研读《周易》,更显其学识与修养。墨花濡染,凝聚家族学问,砚台地位与《资治通鉴》并列,足见其尊贵。

诗中提及李延平、文徵明等历史人物的题跋,以及魏鹤山、西山的见证,增添了砚台的历史厚重感。最后,诗人提到八百年后孙仁甫得到此砚,视为乐安孙家的荣耀,与宋刻《资治通鉴》并列为双璧,表达了对砚台价值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语言典雅,情感深沉,通过砚台这一载体,赞美了历史人物的风范和文化的延续,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7)

丁立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妙观石画拓本

墨云四壁石画张,玉丫叉展东书堂。

坐论文物六朝古,晋太元迄隋开皇。

是时苻坚败淝水,安石赌墅殊清狂。

林邑范佛贡方物,金盘戴首珠腾光。

长星一杯劝汝酒,昌明谶符晋不纲。

虫沙猿鹤化异类,绕树乌鹊悲流亡。

杨花落尽李花放,东海鲤鱼云中翔。

凭阑默坐者谁子,知音或为万宝常。

以古为鉴痛争战,刻石垂戒昭文章。

昔我征车济宁驻,石室画像搜武梁。

郭巨朱鲔墓题夥,黾池李颂夸祯祥。

何若射阳谒尼圣,问礼雁贽周道旁。

金石图史左右列,襄阳一舸游金阊。

金阊玄妙古道观,为五都市百戏场。

毡椎响拓蝉翼薄,琼玖珍贶投钱郎。

廉石郁林访学舍,剑池虎阜摹山冈。

纵有题字岁月近,媚俗书画开文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入庐山

名山别经岁,见面恒苦疏。

重寻意已欣,况有嘉客俱。

二州连荆扬,三宿异舟车。

嚣尘背江郭,夐睇凌霄隅。

灵象纷在眼,造化为之枢。

层阴漏云日,倏曶光景殊。

仙人骑白龙,游戏于空虚。

峰峰各生烟,不辨谁香炉。

天风入涧籁,万窍酣笙竽。

灵雨木末来,萧飂满人裾。

岂敢怨沾湿,田歌欢有余。

余亦自怡悦,兹游清可书。

形式: 古风

濂溪墓

元公祠下望,不见莲花峰。

指点读书处,白云生几重。

断碑村竖画,高冢县官封。

一树霜皮老,还疑欲化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雨中山行

连山塞鸿濛,万秀争一雨。

杳冥阴阳中,青苍割吴楚。

长飙吹玄云,散此鸦外缕。

村偏行人稀,草木接太古。

酣叶摇天声,怪石挟溪怒。

百霆与千雷,暝斗林壑语。

喧笑杂蛙黾,跬步窘蛟虎。

凄籁孤襟寒,湿路一线取。

佳游虽愉快,僮仆已劳苦。

身穿云根幽,回首迷处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