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裴坦从朝廷出镇钟陵,与兄长在荐福寺相聚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佛教高僧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麟台朝士辞书府,凤阙禅宗出帝京”,以“麟台”和“凤阙”象征朝廷的辉煌,而“辞书府”和“出帝京”则表达了诗人离开官场,寻求心灵解脱的决心。接着,“归到双林亲慧远,行过五柳谒渊明”两句,分别引用了佛教圣地双林和陶渊明的故居五柳,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智慧和隐士生活的向往。
“白衣居士轻班爵,败衲高僧薄世情”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僧侣生活的推崇。最后,“引得病夫无外想,一心师事竺先生”一句,表明诗人希望像竺可桢那样,专心致志地学习佛法,达到内心平静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朝廷生活与僧侣生活的不同,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佛教智慧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