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高士寒塘辞世诗次韵哭之二首(其二)

寂寞空斋闭竹门,寒塘西畔暗云屯。

心从灰后仍馀热,水到穷时自得源。

作传敢辞朋友责,遗经深幸子孙存。

朱明丹火西樵月,照尔千秋处士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已逝高士的深切悼念与缅怀之情。首句“寂寞空斋闭竹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仿佛诗人独自一人在闭塞的书房中,内心充满了对逝者的思念。接着,“寒塘西畔暗云屯”一句,通过寒塘与暗云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气氛,暗示了逝者离世的悲凉。

“心从灰后仍余热,水到穷时自得源”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精神不灭、灵魂永存的信念。即使逝者已逝,但其精神如同火焰虽尽,但仍留有余温;正如水流至尽头,自有源头补给,寓意着逝者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作传敢辞朋友责,遗经深幸子孙存”则体现了诗人对于逝者作品和遗教的珍视,以及希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被后人继承和发扬的决心。诗人愿意承担起为逝者立传的责任,即便面临朋友的质疑,也毫不退缩,因为深知这些遗作对于子孙后代的重要性。

最后,“朱明丹火西樵月,照尔千秋处士魂”两句,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将逝者的灵魂比作在朱明丹火(象征生命与热情)照耀下的西樵月(象征智慧与宁静),寓意着逝者的精神如同月亮一般,虽然肉体消逝,但其智慧与精神将永远照亮后人的道路,成为千秋万代的指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与赞美,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珍视与传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永恒精神的敬仰与怀念。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家务铉载酒移菊过耋符菊篱同虚斋巨川俊斯诸子共酌次日复同诸子过虚斋西山赏菊醉后即事

昨宵载酒人携菊,今夕扶筇客就花。

斯世有谁称隐逸,此身连日在云霞。

言寻西岭无多路,不觉东篱属两家。

霜蟹秋英堪尽醉,归时新月落窗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为大严禅人母比丘尼六十寿

四十年前识若翁,闻歌桃叶比花红。

而今老作城东母,亲见如来十指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谢何宗鼐惠鹤

胎禽驯久不知龄,移赠山池适性灵。

引吭独鸣高顶赤,侧身徐步老拳青。

曾依处士能迎客,欲拟幽人别筑亭。

仙峤翱翔他日事,朝来临水自梳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过梁殿一殿章山园三首(其一)

百寻藤蔓老龙形,千岁松根下有苓。

峭壁尚粘霜叶赤,一峰分入几楼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