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椒花献岁新,瑄玉侍祠频。
此夕同华省,非才愧后尘。
江风迎茜旆,沙雨待朱轮。
不比斋宫冷,端居弃掷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在尚书省听戒誓时的心境和感受。全诗语言精练,意蕴深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哀愁与自省之情。
"椒花献岁新,瑄玉侍祠频":开篇两句,椒花在这里象征着新年到来,而“瑄玉”则代表着纯洁和高贵,可能是指尚书省内的某种装饰或物品。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对岁月更新、职责所在的敬畏之心。
"此夕同华省,非才愧后尘":诗人的自谦之意跃然纸上。他将自己置于“华省”——即尚书省,与古人相比,感到自己的才能不足,故有“愧后尘”的感慨。
"江风迎茜旆,沙雨待朱轮":这里描绘的是诗人听戒誓时的自然景象。“江风”和“沙雨”都是外在环境的写照,而“茜旆”与“朱轮”则可能是某种交通工具或装饰。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考验有一种等待的心情。
"不比斋宫冷,端居弃掷春":结尾两句表明诗人的心境和选择。“斋宫”可能是指某个清静之地,而“端居”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要求——保持一种高洁的生活态度。最后,“弃掷春”意味着诗人宁愿放弃世俗的享乐,也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和理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自省与自励,以及对于学问修养的追求。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冠盖连翩数里尘,帝家全借上林春。
鹓行不动烟霞秀,龙角正高雷雨新。
喜气晴曛宫树绿,飞花醉堕玉卮频。
蒲萄卢橘应相识,半是当年举酒人。
维岳人皆仰,长城众所依。
远猷方克壮,昭世忽长违。
象设俨如在,英灵窅不归。
唯应令名久,竹素蔼馀辉。
奕世台衡贵,盈门绂冕荣。
遐方流惠化,殊俗詟威声。
宥密资忠力,安平寄老成。
遽骑箕尾去,何以慰苍生。
赤帝祚四百,徒然诸吕谋。
出游逢友卖,未返见家收。
弊冢昔无记,遗祠今幸留。
士心俱左袒,何怨曲周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