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宋君挽诗

窗寒研冷一生酸,坎止流行百念宽。

剑骑已荒江北草,简编归伴室中兰。

孰痴孰觉从渠看,真是真非只我观。

掩泪方相人已矣,广平遗录仅留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窗户寒冷研磨的墨水透着一生的辛酸,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各种念头变得宽广。
剑士的豪情已在北江边的草木中荒芜,书籍陪伴我回到静谧的室内,只有兰花为伴。
谁是痴傻谁是清醒,任由他人评说,真正的真假只在我心中衡量。
掩面而泣,人事已非,只有广平的遗书留存些许片段。

注释

窗寒:形容窗户寒冷。
研冷:研磨的墨水冰冷。
一生酸:一生的辛酸。
坎止:坎坷的人生。
流行:经历。
百念宽:各种念头变得宽广。
剑骑:剑士。
江北草:北江边的草木。
简编:书籍。
室中兰:室内兰花。
孰痴孰觉:谁是痴傻谁是清醒。
从渠看:任由他人评说。
真是真非:真正的真假。
只我观:只在我心中衡量。
掩泪:掩面哭泣。
人已矣:人事已非。
广平遗录:广平的遗书。
仅留残:仅剩些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为宋君致政(官员退休)而作的挽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其生涯的感慨。首句“窗寒研冷一生酸”,描绘了宋君清苦的读书生活,研台虽冷,却映照出他一生的勤奋与辛酸。次句“坎止流行百念宽”则寓言宋君经历人生起伏,心境宽广,即使遭遇坎坷也能坦然面对。

“剑骑已荒江北草”借剑骑之典故,暗示宋君的豪情壮志在岁月流逝中逐渐淡去,只剩下江南的草木见证他的过往。接下来,“简编归伴室中兰”写他回归家居,陪伴的是书籍和室中的兰花,象征着他对学问的坚守和高洁的品格。

“孰痴孰觉从渠看,真是真非只我观”两句,诗人感慨世事难料,是非真假唯有自己心中明了。最后,“掩泪方相人已矣,广平遗录仅留残”表达了诗人对宋君离世的哀痛,以及对宋君著作的惋惜,只留下残篇,令人感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敬仰,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展现了魏了翁深厚的文人情怀和对故人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袁侍郎挽诗(其一)

学术趋平实,年来似寂寥。

岂无先后觉,未在始终条。

此老能深造,诸公独后彫。

平生寄心事,髣髴见鱼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袁参政挽诗(其一)

奕奕万夫望,才名四十霜。

重来陪讲幄,三入位文昌。

地辟南厅峻,砖重首折行。

脩途日未旰,弭节复相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袁参政挽诗(其三)

生世恨不蚤,庚申始识公。

象衣垂綷䌨,长佩奏璁珑。

幸甚蝇依骥,居然燕背鸿。

灵輀送无路,泪洒霅溪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袁参政挽诗(其二)

耆旧晨星似,公胡不慭留。

竟成青坞去,莫返赤松游。

时事方攲枕,天年不到头。

独馀经在笥,衮衮付公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