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屋角墙隅。占宽闲处,种两三株。
月夕烟朝,影侵窗牖,香彻肌肤。群芳欲比何如。
癯儒岂、膏粱共途。因事顺心,为花修史,从记中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诗人在屋角墙隅处寻找一个宽闲舒适的地方种植了几株柳树。月光洒落,晨雾缭绕,柳影侵入窗棂,散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诗中“群芳欲比何如”一句,表达了即便是其他美丽的花卉,也难以与这几株柳树相媲美。
接下来的“癯儒岂、膏粱共途”描绘了一种自然界万物共生的和谐场景,其中“癯儒”指的是形态特殊的古奇植物,“膏粱”则是香气浓郁的药草,两者在同一条小路上并行,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因着这份宁静和美好,心情舒畅,于是决定为这些花木撰写历史,从笔记中记录下来。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性,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与自然合一的高雅生活态度。
不详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槐夏风清。霁天欲晓,武曲增明。
元是今朝,曾生名将,力佐中兴。朝家息马休兵。
享逸乐、嬉游太平。忧国胸襟,平戎材略,分付瑶觥。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瑞鸭烟浓。晓来弦管,声在霜空。
却退寒威,借回春色,满苑香风。几时人下瑶宫。
记千载、今朝庆逢。满捧瑶觞,芝兰丛里,锦绣光中。
江月轩中。拍堤新涨,绕院熏风。
深注瑶觞,低歌金缕,声在晴空。新词尽索无穷。
断酩酊、衰颜为红。愿得年年,繁枝子满,绿叶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