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筑城词》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描绘筑长城的场景与悲惨结局,反映了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悲哀。
开篇“丁夫抱杵城头筑,朱颜少妇城边哭”,以鲜明对比的手法,展现筑长城的劳苦与牺牲。丁夫们在城头上挥汗如雨地劳作,而他们的妻子则在城边哭泣,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这种情感的直接流露,让人感受到战争与劳动带来的痛苦。
接着,“哭声未绝城已崩,无数丁夫遭杀戮”,描述了长城尚未建成,却因某种原因(可能是战乱或意外)导致城墙崩塌,无数丁夫因此丧生。这一幕既是对生命脆弱性的警示,也是对战争无情的控诉。
“杀戮丁夫就此埋,半为黄土半人骸”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丁夫们的尸体被埋在黄土之下,成为历史的尘埃。这里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死亡,也暗示了精神上的消逝。
“长城未毕山东乱,四海纷纷归楚汉”,指出长城尚未完全建成,山东地区就已陷入混乱,四海之内诸侯纷争,最终形成了楚汉相争的局面。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
最后,“吁嗟吕政胡为乎,亡秦乃在废扶苏”,表达了对秦始皇决策的质疑,认为正是他废黜扶苏,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这一句不仅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价,也暗含了对权力与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筑长城过程中的悲欢离合,以及由此引发的深远影响,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历史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