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奉和永叔社日

玉卵不吞龙嗜肉,燕子成儿去华屋。

老枥半黄田鼓鸣,树下宰平谁似玉。

茂陵长说泣秋风,王母惜传双鬓绿。

东方伏日思早归,长饥不及侏儒腹。

豮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无拘束。

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

形式: 古风

翻译

龙不吞玉卵,燕子育雏离豪宅。
老马疲惫田中鸣,树下宰相如美玉。
茂陵往事秋风悲,王母青春双鬓衰。
东方红日盼归期,长久饥饿不如矮人饱。
猪烹新酿酒已熟,豪放衣衫无拘束。
骊山深夜坑边哭,空留漆书墓竹旁。

注释

玉:比喻有高尚品质的人。
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燕子:小型鸟类。
华屋:华丽的房屋。
枥:老马槽。
田鼓鸣:田野中的牛羊叫声。
宰平:宰相。
茂陵:汉武帝陵墓。
秋风:象征哀愁。
王母: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
双鬓绿:形容青春未老。
东方伏日:东方升起的太阳。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
豮豕:阉割过的猪。
白醪熟:酿好的白酒。
奋衣:脱下衣服。
拘束:束缚,拘谨。
骊山:秦始皇陵。
坑底哭:暗指阿房宫的毁灭。
漆书:用漆书写的文字。
冢竹:墓地的竹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与感慨。首句“玉卵不吞龙嗜肉”可能暗指贵族之家的奢华,暗示主人公对权势的淡泊。次句“燕子成儿去华屋”则以燕子离开华丽的屋檐比喻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接着,“老枥半黄田鼓鸣”描绘了乡村的田园生活,田间鼓声象征着农事活动。

“树下宰平谁似玉”一句,将宰割者比作美玉,赞美其公正无私。诗人提到“茂陵长说泣秋风”,借汉武帝茂陵的典故表达历史沧桑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哀叹。“王母惜传双鬓绿”则借王母的神话,感叹青春易逝。

“东方伏日思早归”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而“长饥不及侏儒腹”则以反语形式,流露出对权贵生活的厌倦和对平民生活的羡慕。

后两句“豮豕新烹白醪熟,奋衣地坐无拘束”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自由自在生活,猪烹酒熟,无拘无束。最后,“骊山夜寒坑底哭,漫把漆书留冢竹”以秦始皇陵的典故结尾,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感慨,以及对身后留名的轻视。

整体来看,梅尧臣在这首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其五)

唧唧复唧唧,长沙何太息。

秋风入破衣,瘦妇思补刺。

手中把长线,无帛缝不得。

夜夜忧向寒,斗柄渐垂北。

嫁夫欲夫富,欢乐要终极。

欢乐既未能,鬓发霜花易。

形式: 古风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其四)

日出各驰趋,皆为利所迫。

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古来高世人,林下遗忧责。

扛鼎绝膑者,乃自恃以力。

积金苟如山,何异鱼贪食。

形式: 古风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其三)

勿惊年齿迟,勿叹时节晚。

寒松翳林麓,射干生陇坂。

野蓬随飘飘,秋实缀纂纂。

万物更盛衰,有益必有损。

损益皆自然,曷增凫胫短。

人为智虑役,白发安得免。

利泽欲及时,唯恐不行远。

后世岂皆愚,计校徒勉勉。

形式: 古风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其二)

既负天下望,必忧天下责。

每闻谏诤辞,苦意多矫激。

心存义勇赤,气与虹霓白。

所论言必从,岂若水投石。

阴邪日已销,事理颇已得。

莫将经济术,抑郁向胸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