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李宗谔先辈除校书郎

秘省官清住帝乡,春来春榜探花郎。

未吟红药归西掖,且著青衫侍北堂。

射策更期挥健笔,骑驴犹得醉闲坊。

同年佐邑应相羡,衣上芸香杂桂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皇宫附近的秘省做官,春天来临,探花郎忙于科举
还未吟咏红药诗回归西宫,暂且穿着青衫侍奉母亲
期待着通过科举考试挥洒才情,骑驴游学也能在闲暇坊肆意畅饮
同榜登科的朋友一定羡慕我,身上香气既有书卷气又有桂花香

注释

秘省:皇宫中负责机要事务的部门。
探花郎:明清时期殿试后录取进士的第三名,也泛指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
西掖:古代对皇宫的别称,这里指西宫。
青衫:古代学子的服装,颜色为青色。
北堂:指母亲或尊长居住的地方。
射策: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考生对答问题。
健笔:生花妙笔,形容文采出众。
骑驴:古人出行方式之一,象征悠闲和求学。
闲坊:指京城中的僻静街巷。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登科的人。
衣上芸香:古时书卷常用芸草防蛀,故称书香为芸香,这里代指学问之香。
桂香:桂花的香气,寓意高洁和美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新科进士在春天参加科举考试的喜悦心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朋友李宗谔成功的祝贺之情。

"秘省官清住帝乡"一句,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清净高雅的氛围,暗示着科举考试的严肃与神圣。"春来春榜探花郎"表明新进士在春季公布的金榜上荣获佳绩,这里的"探花"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最高荣誉,意味着作者的朋友李宗谔不仅成功考取,而且成绩优异。

接着,“未吟红药归西掖,且著青衫侍北堂”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朋友成功后的喜悦和期待。"未吟红药"可能指的是春天的花朵尚未开放,代表着时光还在静待花开之际;"归西掖"暗示归家或隐退,但这里更多地表达了一种等待中充满希望的情绪。而"且著青衫侍北堂"则意味着作者仍旧在官府任职,穿着简单的青衣,在北堂(可能指的是科举考试的地方)继续他的公务生活。

"射策更期挥健笔,骑驴犹得醉闲坊"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考试的自信,以及对朋友成功后的庆祝。"射策"是指写作策问,也就是科举考试中的主要形式;"挥健笔"表达了作者对于书写技巧的自信与豪迈。而"骑驴犹得醉闲坊"则是一种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态度,通过骑驴和醉酒来传递一份悠然自得的情怀。

最后,“同年佐邑应相羡,衣上芸香杂桂香”两句,是对朋友李宗谔在地方任职所取得成就的赞美。"同年"指的是与作者同一年考取进士的朋友;"佐邑"意味着辅助地方的官职,而"应相羡"则表达了诗人对其朋友成功的欣赏和祝福。而"衣上芸香杂桂香"则是对朋友在任期间政绩斐然,得到民众爱戴的形象描绘,"芸香"和"桂香"都是高洁芬芳的植物,象征着清廉与荣誉。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贺范舍人再入西掖

再入承明旧直庐,腰间仍得佩金鱼。

重批汉武求贤诏,曾上东方自荐书。

红药篇章应感动,紫泥封检未生疏。

樊川杜曲休劳梦,日日延英侍玉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贺柴舍人新入西掖

早折蟾宫第一枝,纶闱恩命苦何迟。

久为俗吏殊无味,合掌王言亦有时。

好继忠州文最盛,应嫌长庆格犹卑。

他年莫忘中吴宰,六里山前歌紫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贺将作孔监致仕

泣辞明主挂冠簪,便约幽云老旧林。

朝请罢来频典笏,田园归去只携琴。

焚香静院当山色,晒药空庭避竹阴。

一子得官三品禄,未饶疏傅有黄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贺温正言赐紫

密疏封来乙夜看,延英召对议安边。

荣颁紫绶同三品,旧赐朱衣未一年。

白兽捧樽斟御酒,金鱼垂鬣惹炉烟。

从今便有公卿望,休梦天台瀑布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