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继先的作品,名为《南乡子·其一》。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无奈这群迷”,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追逐声色而不知自反的无奈之情。这里的“迷”字,用得甚是精妙,既指代世人,也暗示了一种精神状态,即被物欲所蒙蔽,不明事理。
“味色声中若系羁”,则是一种比喻手法,将世人的感官享受比作囚徒的枷锁。诗人通过这种强烈的形象表达,揭示了物质享乐对人心灵的束缚。
“尽任改头兼换面,何悲”,这一句流露出一种宿命论的哲学思考。诗人似乎在说,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的悲哀总是难以消弭。这一句也可解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不染伊时不管伊”,此处“伊”字用得含糊其辞,可以理解为诗人自指,也可以理解为指代某种境遇或物象。整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不受外界干扰的态度。
“春去又秋兮”,则是对时光易逝的一种感叹。“莫遣空逾十二时”中,“空逾”二字用得好,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有虚度年华之意。诗人在这里呼吁珍惜光阴,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溜走。
最后两句“好把自然真妙旨,修为。尘事萦仍道甚希”,则是诗人的自我修养之法。他主张顺应自然,不去强求什么,而是致力于内心的修炼,使自己达到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这“尘事”二字,包含了世间种种繁琐复杂的事物,诗人对此持有一种淡然视之的心态。
综上所述,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以及他追求内心自由与精神独立的一种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