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脩廊千柱压城阴,山并庐山胜二林。
六月檐楹无暑气,四时山水有清音。
鸟飞不尽上方远,鲸吼希闻别院深。
更欲题诗发佳境,泮林讲说总关心。
这首诗描绘了西禅寺的壮观景象和四季宜人的环境。首句"脩廊千柱压城阴"写出了寺庙宏大的规模,长长的走廊如同千柱撑起的城市阴影,显得庄重而深远。接下来的"山并庐山胜二林"则强调了此地山景之优美,超过了庐山的两林景色。
"六月檐楹无暑气"一句,展现了寺庙建筑的精巧设计,即使在炎热的六月,檐楹之下依然清凉无比。"四时山水有清音"进一步渲染了寺周山水的灵动与宁静,四季都有自然的乐章相伴。
"鸟飞不尽上方远,鲸吼希闻别院深"通过描绘鸟儿飞翔和远处的寂静,突显出寺庙的幽深和远离尘世的宁静。最后,诗人表达出想要在此情境中题诗以抒发佳境的愿望,同时表达了他对泮林讲说(可能是指学术活动或教育场所)的关注,体现出诗人对知识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赞美西禅寺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的诗,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宁静雅致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热爱。
不详
相别三年久,相逢一笑时。
眼边无俗物,袖里有清诗。
山路梅花早,湖天雪意迟。
不眠成夜话,寒月在疏枝。
篮舆诘旦过东亭,日出烟销十里平。
翠袖舞风菰叶举,红妆照水藕花生。
恨无钓艇浮深碧,赖有吟毫赋晓晴。
归对老人誇胜赏,从今不数鉴湖清。
翰墨场中老伏波,挥毫快马下晴坡。
三年睿主思献纳,千里疲民赖抚摩。
潇洒郡斋方在望,飘摇征棹未能过。
拟求墨妙辉衡宇,应有黄庭换白鹅。
相别既四载,相看如友生。
未成投辖饮,先作倒衣迎。
夜雨方同听,秋风又独行。
不堪分手处,霜重雁行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