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陈山晚泊》由元代诗人黄溍所作,描绘了陈山傍晚时分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首句“一柱孤撑杳霭间”,以“一柱”形容山峰之高耸,而“孤撑”则突出了山的独立与坚韧,置于“杳霭间”则营造出一种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氛围。接着,“人言此是客星山”一句,将山峰与传说中的客星相联系,增添了诗歌的神话色彩和浪漫气息。
“风流百世今谁嗣,应诏诸生故未还”两句,表达了对古代风流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当今时代缺乏同样风范之人的遗憾。这里的“应诏诸生”可能指的是古代被朝廷征召的学者或官员,他们未能归来,或许意味着某种理想或抱负的失落。
“荒冢草深迂石路,高斋月满閟松关”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荒冢旁长满了野草,弯曲的小径通向未知;高高的书斋沐浴在月光下,松林似乎也闭合着,仿佛隐藏着什么秘密。这些意象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也暗含了对逝去时光与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
最后,“穷年漫迹沧江上,及此维舟独厚颜”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他在这条“沧江”边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如今在此泊舟,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面对现实的无奈与自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元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