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小园寒尽雪成泥,堂角方池水接溪。
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小园寒尽雪成泥"表明冬日的严寒已经过去,小园里的积雪开始融化成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力的苏醒。
"堂角方池水接溪"则描绘了一处宁静的庭院景致,池塘与山谷之间的溪水相连,形成一片开阔而又不失幽深的自然风光。这里的"接"字用得极妙,不仅形容了空间的连接,也暗示着时间的流动和情感的交流。
"梦觉隔窗残月尽"则是诗人从室内向外观察的景象,夜晚的梦醒后,透过窗户看到天边那轮即将消逝的残月。这里的"隔窗"两字,既是空间的界限,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外部世界之间微妙的情感距离。
最后一句"五更春鸟满山啼"则展现了早春景象,五更时分,即夜晚接近黎明之际,春天的鸟儿在山间欢唱。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力的一种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生和希望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冬去春来的描写,以及室内与户外景象的交织,表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中的意境平和、语言细腻,是宋代词风的一种典型体现。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洛川春色几时归,漾漾清流照翠微。
日暖雪消沙岸软,鸳鸯相对不惊飞。
漫与东风作主人,栽培花草伴閒身。
不辞伐竹成高架,收拾蔷薇一片春。
淮南梅柳想春还,怯见西州岁暮寒。
惟有看山心未厌,晴明终日在阑干。
翠竹留人不忍还,暖泉春涨已潺潺。
寄言山鸟休归去,与尔同来乐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