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试

题墨脱新镌,扃钥开清晓。

文衡朝士高,香案天风小。

银袍带残月,玉鹭集寒沼。

赳赳干城材,衔枚出远徼。

才气方自强,未战意先挑。

临文寻汝贤,形见乃微妙。

人才焉可齐,云汉多年少。

悭思忧明膏,俊性玩斜照。

得丧召荣辱,美恶露嚬笑。

修毫饮流液,灵珠落光耀。

雕琢破巨璞,歌舞探长鞘。

含蓄既寂寂,运动还渺渺。

重赏岂敢吝,行当塞明诏。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观试》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描绘了考场的肃穆与考官的公正,以及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与期待。

首句“题墨脱新镌,扃钥开清晓”描绘了清晨考场开启的情景,墨迹新镌,门扉紧闭,待到清晓时分,才缓缓开启,预示着考试的庄严与神圣。

“文衡朝士高,香案天风小”则进一步渲染了考场的氛围,文衡(古代负责科举考试的官员)地位崇高,香案(放置试卷的桌子)在天风的轻拂下显得格外小巧,暗示了考试的严谨与公平。

“银袍带残月,玉鹭集寒沼”通过银袍与玉鹭的描绘,展现了考生与考官的尊贵与优雅,同时“残月”与“寒沼”也暗示了考试的艰难与挑战。

“赳赳干城材,衔枚出远徼”赞扬了考生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守卫边疆的勇士,即使在遥远的边疆也要坚守职责,体现了对人才的期待与尊重。

接下来的几句“才气方自强,未战意先挑。临文寻汝贤,形见乃微妙”表达了对考生才华的赞赏与期待,即使还未真正较量,但通过文字就能看出其卓越之处。

“人才焉可齐,云汉多年少”强调了人才的独特与不可替代,如同云汉中的星星,虽多却各有光芒,年轻人才尤其珍贵。

“悭思忧明膏,俊性玩斜照”描绘了考生在考试中深思熟虑,忧虑自己的表现,同时也能在斜阳中找到乐趣与灵感。

“得丧召荣辱,美恶露嚬笑”说明了考试结果会带来不同的命运与情感反应,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反映出个人的品质与态度。

“修毫饮流液,灵珠落光耀”比喻考生用笔如神,字迹流畅,犹如灵珠般闪耀,展现出他们的才华与创造力。

“雕琢破巨璞,歌舞探长鞘”象征着通过努力与智慧,将原始的璞玉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同时在欢歌中探索知识的长河。

“含蓄既寂寂,运动还渺渺”表达了考试过程中的静默与思考,以及考试结束后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

最后,“重赏岂敢吝,行当塞明诏”表明了对优秀人才的奖励不会吝啬,并且会按照朝廷的明令进行表彰,体现了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与公平。

整首诗通过对考场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才选拔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社会对教育与人才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赞美与期待。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简无咎学士

北澶车马来何暮,芹茅池边失欢聚。

有分共为文字游,却向西郊话今古。

人赖聪明多自伪,信厚期君中有主。

职事无尘静相对,满榻诗书香数缕。

严扃如在柳阴中,绿幄朱帘细风度。

紫犀銙破雪花浓,石鼎煎声绕窗户。

准拟七碗邀卢仝,清涤烦襟出新句。

共笑先生最贫苦,误使帘前客相慕。

虚名薄利能几多,裹饭区区来复去。

形式: 古风

酬罗正之提刑城东赏花之什

一气适来颜色明,一气适去颜色衰。

花缘根蒂岂所托,颜色亦非花可为。

花约一时枯且荣,人约百岁行复归。

一时百岁孰多寡,花发乃知人盛时。

一回花发一度醉,已无百与花为期。

韩子空寻院中长,走马归来谩惆怅。

昔日城西未同醉,今日城东还独赏。

万事著意令人悲,邂逅多欢人愿随。

破腊中来春渐渐,閒见芳梢青数点。

韶华九十犹更长,未尝一朝游醉乡。

中含万巧欲倾泻,将与才思争光芒。

天台近得醉吟老,寄我新篇颂花好。

扬鞭直指都城中,已踏东风杨柳道。

上苑初开芳意浓,急走长须为余报。

竞香论色如梦中,蝴蝶翩翩绕芳草。

朱颜未愧雕栏红,莫向忙中放春过。

形式: 古风

寄题妙光亭

天边月下云初尽,江上潮来风已定。

两物无情岂有期,但见圆光非远近。

潮回月落杳难寻,元无此景何须问。

沙北渡头人自忙,谁为山翁说真性。

涤除尘垢无少休,他日危楼与君凭。

形式: 古风

观蚕

大巧不为蚕上簇,机妇飞梭双注目。

腹空万绪徒自劳,缣素如山人未足。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