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蚕

大巧不为蚕上簇,机妇飞梭双注目。

腹空万绪徒自劳,缣素如山人未足。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养蚕工作的观察与思考。首句“大巧不为蚕上簇”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度精细操作的质疑,暗示了自然法则与人工干预之间的微妙平衡。接下来,“机妇飞梭双注目”描绘了织布女工忙碌的场景,她们在快速转动的梭子间凝神专注,体现了劳动的辛勤劳作。

“腹空万绪徒自劳”则揭示了劳动的付出与收获之间的矛盾,即使内心充满各种想法和计划(“万绪”),但实际产出(“腹空”)却并未达到预期,可能暗指了资源的浪费或效率问题。最后,“缣素如山人未足”形象地比喻了尽管堆积如山的丝绢已经足够,但人们似乎仍然感到不足,表达了对物质追求无止境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人工、付出与收获,以及物质与精神的探讨,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劳动、资源分配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圆石六题(其一)迎晖亭

始自旸谷见,馀霞敛微明。

亟从林末动,幽禽发清声。

群阴既扫迹,众象聊遣情。

捲帘取遥望,挥毫写初迎。

行乐自此始,勿为多事萦。

一世如过隙,顷刻宁可轻。

胜概岂虚置,倒樽慰浮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圆石六题(其二)邀月亭

迎晖不觉一日尽,邀月又会三人閒。

未言期约绿岩畔,且共歌舞清樽间。

霜轮皎皎无今古,世途扰扰多新故。

今月曾经照故人,古人问月今何处。

百年光景行复催,有月可邀能几回。

双岩达士不须说,始见迎晖复邀月。

形式: 古风

圆石六题(其三)清辉亭

山色翠欲流,水光澄可照。

二物偶相际,清风发微妙。

中有逍遥翁,寓意得欢笑。

此道复何求,仁智姑自劭。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圆石六题(其四)翠筠庵

外环碧玉千寻直,中起真香一篆清。

宴坐主人俄出定,岁寒枝上得秋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