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其三)

门前如市不入耳,忘言隐几心如水。

纷华时逐长安儿,清爽何似毛锥子。

我虽事业未如人,天公不等吾弗嗔。

独步高山寻兀室,默坐烧香已悟真。

世事缤纷俱谢绝,叩角自歌愚且拙。

谁暇投书追贾谊,更忧铜弊杂铅铁。

形式: 古风

翻译

门前车马喧嚣却充耳不闻,心中宁静如水,无言静坐。
追逐世俗繁华的人如同长安城里的少年,相比之下,我的心境又怎能比得上一支笔的清爽呢。
尽管我的事业不如他人显赫,但老天爷不会因此而责怪我,我已经满足。
独自漫步高山,寻找那间孤独的禅房,默默坐着烧香,顿悟了生活的真谛。
世间纷扰我都已摒弃,只以角声自娱,笑我愚笨拙朴。
谁还有闲暇像贾谊那样写信抒怀,我更忧虑的是现实中的混乱如同铜铁混杂。

注释

如市:形容车马众多,非常热闹。
忘言:忘记言语,指内心平静。
长安儿:比喻追求名利的人。
毛锥子:借指文人或有才之人。
天公:古人对自然或命运的代称。
兀室:孤独的房间,禅房。
真:生活的真实意义或真理。
叩角:敲击牛角,古代表示隐士的生活方式。
贾谊:西汉政治家,此处借指有才华但不得志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名为《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隐居生活、超然物外之感慨和淡泊明志的诗作。

"门前如市不入耳,忘言隐几心如水。"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外界喧嚣的漠视与内心的清净。他选择性地屏蔽掉门前的繁华,不去理会世间的话语,使得自己的心境变得像水一样澄清。

"纷华时逐长安儿,清爽何似毛锥子。"

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将自己隐居的生活与平民百姓在长安城中的繁忙生活进行对照,表达了自己生活的简单与纯净,宛如毛锥子的直率和质朴。

"我虽事业未如人,天公不等吾弗嗔。"

这两句诗中,诗人坦言自己的功业成就还不足以与他人相提并论,但他并不因此而生气,因为他相信自然的公正,不会因个人能力不同而有所偏袒。

"独步高山寻兀室,默坐烧香已悟真。"

诗人在这两句中描写了自己独自漫步于高山之巅,寻找一处隐逸的居所,并通过静坐焚香来冥想和领悟生命的真谛。

"世事缤纷俱谢绝,叩角自歌愚且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繁杂事务的一种超脱态度,他选择放弃世俗的纷扰,而是自己独自弹奏乐器,用一种质朴无华、愚笨拙劣的方式来歌唱。

"谁暇投书追贾谊,更忧铜弊杂铅铁。"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表示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和追求那些繁复的学问或事务,他更关心的是对铜钱、弊端与杂质的担忧,这里的“铜弊杂铅铁”可能象征着世间的污浊与不纯。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超脱红尘、追求内心清净与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295)

邓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其二)

人生要在行乐耳,四化相磨逝流水。

溪山佳处饱遨游,莫为膻荤亲俗子。

解龟谁顾谪仙人,玉局题墙亦遭嗔。

世人例作叶公解,但喜画龙谁识真。

何如便与尘寰绝,醉倒莫嫌茅店拙。

青骢门外系垂杨,旋乞青禾剉白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其一)

高岩去天尺五耳,下飞瀑布千寻水。

山间瘦竹映枯松,岁寒相对凛君子。

杖藜去去寻幽人,剥啄扣门公勿嗔。

凡骨膻腥傥不厌,愿供薪水看脩真。

高人隐几语言绝,大巧深藏端若拙。

无乃误游天目山,偶见唐公冠带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谢杨休三首(其三)

一岁无多数日耳,归心应逐东流水。

遥想解鞍在于门,满室生春舞妻子。

明朝去拜绛帷人,迟迟他邦冀勿嗔。

愿及散才求入社,寓诗千里欲寻真。

医门不与多病绝,无盐自献那羞拙。

谁知此质非良金,政须乃翁为点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谢杨休三首(其二)

半夜丝簧纷养耳,舞袖香风散沉水。

高堂嬉笑坐生春,不诵式微惊游子。

孟公投辖虽知人,故乡千里儿曹嗔。

毅然竟把刀头舞,百日梦归今日真。

依前瘦马登高绝,未应却笑此行拙。

邑人脂膏子弗求,况是丘侯帽无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