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想庵和尚

想庵住世大玲珑,脱壳谁知脱屣同。

现相维尘非是病,到头法喜本真空。

一尘顿灭灵台上,万劫都销烈焰中。

从此尺丘藏卵塔,白云流水任西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想庵主人世间生活如大宝石般精巧,谁又能想到他的出世与世俗离别相似。
显现的外在并非疾病,真正的佛法喜悦源自于内心的空明。
一粒尘埃消失在心灵的净土上,无尽的劫难也在烈火中消解。
从此,小小的庵舍如同藏卵的塔,主人随白云流水任意东西漂泊。

注释

想庵:指修行者的居所或禅修之地。
脱屣:比喻超脱世俗,像脱下鞋子一样轻松。
现相维尘:显现的外在形象如同尘土。
法喜:佛法带来的喜悦。
灵台:比喻内心清净之地。
万劫:佛教中指无数的灾难和轮回。
卵塔:象征性的塔,可能指存放佛像或圣物的小塔。
白云流水:自然景象,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常挺悼念想庵和尚的作品,通过对想庵和尚形象和佛法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以及对生死与佛法理解的深刻见解。

首句“想庵住世大玲珑”,以“大玲珑”形容想庵和尚的智慧和超脱,暗示其内心世界深邃而通透。第二句“脱壳谁知脱屣同”,通过比喻,表达想庵和尚看破红尘,如同脱下鞋子般轻松地舍弃世俗生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句“现相维尘非是病”,强调和尚虽然生活在尘世,但他的存在并非世俗的疾病,而是修行的一种方式。第四句“到头法喜本真空”,进一步揭示佛法的本质,即一切法喜源于内心的空明和真实。

第五、六句“一尘顿灭灵台上,万劫都销烈焰中”,运用生动的意象,描述了想庵和尚在修行中达到的境界,心灵上的尘埃瞬间消散,面对任何困境都能如烈焰般化解。

最后一句“从此尺丘藏卵塔,白云流水任西东”,以“尺丘藏卵塔”象征佛法的深远和包容,表达出想庵和尚的修行成果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白云流水般的自由自在,任由世间万物变化。

整首诗通过赞美想庵和尚的禅定和智慧,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禅宗的理解和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

常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汉字

庆元道学家,紫阳诸弟冠。

正印君得之,理窟讲深贯。

雄文摛玉堂,直笔插东观。

粹然中和容,清庙古圭瓒。

遁翁上封事,犹或以蓍断。

君袖秋月章,直造紫皇案。

赤手搏长鲸,未能分万段。

白华久无诗,清风可激顽。

去身似叶轻,来事如麻乱。

帝忧大江东,所至有水旱。

列宿选郎闱,福星下霄汉。

祇恐席未温,宣室夜将半。

形式: 古风

视师颂

岷山穹隆,岷水浺瀜。气郁葱葱,至和所钟。

秀毓临邛,笃生英雄。绰有祖风,唐之郑公。

进思尽忠,王臣靡躬。万壑奔洚,砥植在中。

退思固穷,为时儒宗。启迪颛蒙,如金在镕。

王明泰通,虎啸风从。入觐九重,天子改容。

时谨边烽,命公抚戎。大江西东,隐若长墉。

甲兵藏胸,樽俎折冲。万年之功,寿与天同。

聊述鄙悰,以侑乐工。

形式: 四言诗

春日词

庭院深深春日迟,百花落尽蜂蝶稀。

柳絮随风不拘管,飞入洞房人不知。

画堂绣幕垂朱户,玉炉消尽沉香炷。

半褰斗帐曲屏山,尽日梁间双燕语。

美人睡起敛翠眉,强临鸾鉴不胜衣。

门外鞦韆一笑发,马上行人断肠归。

形式: 古风

书园契上赵尚书

乾坤到处是吾亭,机械从来未必真。

覆雨翻云成底事,清风明月冷看人。

兰亭禊事今非晋,桃洞神仙也笑秦。

园是主人身是客,问君还有几年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