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杨主事

吴下多经儒,杨君实宗匠。

方其对策时,已负人伦望。

未得侍承明,西京俄沦丧。

五马遂南来,汪黄位丞相。

几同陈东狱,幸遇明主放。

牧马饮江南,真龙起芒砀。

首献大横占,并奏东胡状。

是日天颜㢠,喜气浮綵仗。

御笔授二官,天墨春俱盎。

鱼丽笠泽兵,乌合松陵将。

灭迹遂躬耕,犹为义声唱。

松江再蹉跌,搜伏穷千嶂。

竟入南冠囚,一死神慨忼。

往秋夜中论,指事并吁怅。

我慕凌御史,仓卒当绝吭。

齐蠋与楚龚,相期各风尚。

君今果不食,天日情已谅。

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

唯有大节存,亦足酬帝贶。

洒涕见羊昙,停毫默悽怆。

他日大鸟来,同会华阴葬。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哭杨主事》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表达了对杨主事的深切哀悼之情。诗中不仅描绘了杨主事生前的才华与贡献,也展现了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忠诚。

首句“吴下多经儒,杨君实宗匠”赞扬了杨主事作为学识渊博之士的地位。接着,“方其对策时,已负人伦望”描述了他在应试时的杰出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仰。然而,“未得侍承明,西京俄沦丧”转折点到来,暗示了国家的不幸遭遇,杨主事未能在朝廷任职,而西京(可能指西安)却遭受了战乱。

“五马遂南来,汪黄位丞相”表明杨主事南迁避难,遇到了丞相汪黄。接下来的“几同陈东狱,幸遇明主放”则提到杨主事差点卷入政治纷争,但幸运地得到了明君的宽恕。之后的“牧马饮江南,真龙起芒砀”可能象征着杨主事在江南的生活,以及隐喻着某种政治力量的崛起。

“首献大横占,并奏东胡状”描述了杨主事在军事或政治上的贡献,通过占卜和情报工作支持国家。接着,“是日天颜㢠,喜气浮綵仗”描绘了杨主事受到皇帝赏识的场景,皇帝亲自授官,场面庄重喜庆。

“御笔授二官,天墨春俱盎”进一步强调了杨主事得到的荣誉,同时“鱼丽笠泽兵,乌合松陵将”可能是指杨主事参与或指挥的军事行动,与不同将领的合作。

“灭迹遂躬耕,犹为义声唱”表明杨主事在政治动荡后选择隐退,但仍坚持正义。接下来的“松江再蹉跌,搜伏穷千嶂”描述了杨主事再次面临困难,深入险境寻找敌人。

“竟入南冠囚,一死神慨忼”暗示了杨主事最终被捕入狱,甚至牺牲生命。后面的“往秋夜中论,指事并吁怅”可能是在回忆过去,表达对杨主事的怀念与惋惜。

“我慕凌御史,仓卒当绝吭”表达了对杨主事的敬仰,即使在危急时刻也能坚守原则。最后,“齐蠋与楚龚,相期各风尚”可能是在说杨主事与其他正直之士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

“君今果不食,天日情已谅”表达了对杨主事牺牲的认同与理解。接下来的“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描述了杨主事牺牲的具体情景,以及人们对他的哀悼。

“唯有大节存,亦足酬帝贶”强调了杨主事的高尚品德,足以回报国家的恩赐。最后,“洒涕见羊昙,停毫默悽怆”表达了诗人对杨主事的深切哀悼,以及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杨主事的崇敬与哀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其一)

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

不是白登诗未解,菲才端自愧卢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其二)

苍黄一夜出城门,白刃如霜日色昏。

欲告家中卖黄犊,松江江上去招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淄川行

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

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

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

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形式: 古风

哭顾推官

推官吾父行,世远亡谱系。

及乎上郡还,始结同盟契。

崎岖鞭弭间,周旋仅一岁。

痛自京师沦,王纲亦陵替。

人怀分土心,欲论纵横势。

与君共三人,独奉南阳帝。

谈笑东胡空,一扫天日翳。

君才本恢宏,阔略人事细。

一疏入人手,几堕猾胡睨。

乃有汉将隙,因掉三寸说。

主帅非其人,大事复不济。

君来就茅屋,问我驾所税。

幸有江上舟,请鼓铃下枻。

别去近一旬,君行尚留滞。

二子各英姿,文才比兰桂。

身危更藏亡,并命一朝毙。

巢卵理必连,事乃在眉眦。

一身更前却,欲听华亭唳。

我时亦出亡,闻此辄投袂。

扁舟来劝君,行矣不再计。

惊弦鸟不飞,困纲鱼难逝。

旦日追吏来,君遂见囚系。

槛车赴白门,忠孝辞色厉。

竟作戎首论,卒践捐生誓。

仓皇石头骨,未从九原瘗。

父子兄弟间,五人死相继。

呜呼三吴中,巍然一门第。

尚有五岁孙,伏匿苍山际。

门人莫将燮,行客挥哀涕。

群情伫收京,恩恤延后世。

归丧琅邪冢,诏策中牢祭。

后死愧子源,徘徊哭江裔。

他日修史书,犹能著凡例。

形式: 古风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