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只道霜应落,宁知雁已飞。

寒空千响咽,独夜一灯微。

到我门前水,逢人月下机。

莫因无字去,须得有书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闻雁》由清代诗人宋湘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夜晚听到大雁南飞时的景象与感受。

首句“只道霜应落”,诗人以平和的语气开始,似乎在不经意间提及秋天的霜降,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接着,“宁知雁已飞”一句转折,表达出意外发现大雁南迁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惊喜与感慨。大雁的飞行不仅打破了宁静,也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寒空千响咽”描绘了天空中大雁飞行时的声音,仿佛是千百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却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沉闷,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凄凉的氛围。“独夜一灯微”则将视角转向地面,夜色中的孤灯显得格外渺小,与高空中飞行的大雁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寂静的主题。

“到我门前水,逢人月下机”这两句转而描写自然界的景象,水面上倒映着月光,如同人在月下忙碌的场景,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这里的“水”与“机”分别象征着自然与人类活动,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思考。

最后,“莫因无字去,须得有书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字与知识的重视,同时也蕴含着对远方与未来的期待。这里的“无字”与“有书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对现实与理想的反思,也是对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生活与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秋夜图景,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交融的体现,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收录诗词(100)

宋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 号:芷湾
  • 籍贯: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 生卒年:1757~1826

相关古诗词

重闻

后雁续前雁,前鸣催后鸣。

追飞应不远,急响若为情。

月塞千山迥,霜天一夜明。

如何北游者,不解向南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又闻

每到人声定,长空又雁声。

一年秋几夜,万里月孤明。

作客原无赖,浮生复尔情。

独怜来去易,偏挟羽毛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十月十五日夜雪一首

檐日晚尚明,野烟昏已满。

禁城柝递深,人海声遥缓。

大噫一以息,寒邻百相款。

昏灯照敞裘,滞客婴荒馆。

移几俯炽炉,取泉注深碗。

疏棂莹新明,虚幌薄馀暖。

倒影浮楼台,流光接町疃。

呀呀驴何鸣,浙浙叶微伴。

检时正小雪,纪日当中浣。

兆丰期匪愆,集霰晷叶短。

以兹阴阳调,则喜灾沴罕。

前者蓂一叶,窥天手寸管。

曰朔乌则亏,曰望兔斯断。

而皆浓阴护,章亥不足算。

舜心自有云,宣时漫多旱。

穆穆两圣人,旰食不忘远。

合信德回天,况谈山压卵。

洗兵岂无日,挽河即堪盥。

纷纷楚蜀隅,踆踆麋鹿转。

此皆太平民,轻弃百家酂。

文德以远怀,武功亦载缵。

歼渠咸维新,诞告在用亶。

春牛郭北眠,思妇城南懒。

诸将夫何人,庖丁识大窾。

此夜倘入蔡,作碑韩谁袒。

形式: 古风

晓起对雪三首(其一)

纸窗风断炭炉灰,城角钟声一片来。

不道人家烟漠漠,已看天井雪皑皑。

真堪灌魄团将咽,莫便呼僮扫作堆。

闻与邻翁数年景,好花飞到第三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