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的山观梅二首(其一)

射的山前雨垫巾,篱边初见一枝新。

照溪尽洗骄春意,倚竹真成绝代人。

餐玉元知非火食,化衣应笑走京尘。

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射的山前,雨后洗净了尘埃,我看见新绿的竹叶点缀着头巾。
那竹枝倒映在溪水中,仿佛洗去了春天的骄傲气息,倚靠在竹子上的人,真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佳人。
她像以玉为食的仙子,深知这不是凡间的烟火,穿着朴素的衣服,必定会嘲笑世俗的繁华。
即使当今没有知名的画家能描绘她的风姿,让我们用清雅的诗句来捕捉她的真容。

注释

射的山:地名,可能指有射箭活动的地方。
骄春意:春天的傲慢或繁盛之意。
化衣:比喻朴素的衣着,暗示超凡脱俗。
写真:绘画或诗文中对人物形象的真实描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射的山观梅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观赏梅花的独特感受。首句“射的山前雨垫巾”,通过“射的山”和“雨垫巾”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冒雨寻梅的情景,展现出他对梅花的热爱和期待。次句“篱边初见一枝新”,点出梅花在篱笆边悄然绽放,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照溪尽洗骄春意”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形容梅花如同溪水般洗去了春天的繁华与喧嚣,留下的是淡雅的春意。“倚竹真成绝代人”,将梅花与竹子并提,赞美其高洁品格,仿佛是一位超凡脱俗的佳人。

“餐玉元知非火食,化衣应笑走京尘”两句,诗人以“餐玉”和“化衣”比喻梅花的纯洁和不染尘埃,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不屑,以及对梅花远离尘世的赞赏。“化衣”一词,暗指梅花的花蕊如衣,仿佛能化作仙衣,令人笑对京城的纷扰。

最后,“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总结全诗,认为即使没有画家能准确捕捉梅花的神韵,诗人也能用清丽的诗句描绘出真实的梅花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赞美和自己诗歌技艺的自信。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画面感,充分体现了陆游的诗才和对梅花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射的山观梅二首(其二)

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乃有此癯仙。

坐收国士无双价,独立东皇太一前。

此去幽寻应尽日,向来别恨动经年。

花中竟是谁流辈,欲许芳兰恐未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席上作

绿波画桨浣花船,清簟疏帘角黍筵。

一幅葛巾林下客,百壶春酒饮中仙。

散怀丝管繁华地,寄傲江湖浩荡天。

浮世升沉何足计,丹成碧落珥貂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徐稚山给事庆八十乐语口号

欲知主圣本臣忠,倾尽嘉谟沃舜聪。

同载方如周吕尚,安车不数汉申公。

日烘盎盎花光暖,烛映鳞鳞酒浪红。

白首同朝各强健,莫辞烂醉答春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恩封渭南伯唐诗人赵嘏为渭南尉当时谓之赵渭南后来将以予为陆渭南乎戏作长句

老向人间久倦游,君恩乞与渭川秋。

虚名定作陈惊坐,好句真惭赵倚楼。

栈豆十年沾病马,烟波万里著浮鸥。

就封他日轻裘去,应过三峰处处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