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
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午后景象,帘幕轻薄,燕子的叫声此起彼伏。双双斗雀在阶前嬉戏,带动了尘土。这是昼间的宁静与生机交织的画面。
然而,当柴门随着暮色渐晚被风吹得紧闭时,那些闲置不问世事的花朵纷纷坠落,却没有人去关注。这样的景象,不仅传递了春日的温柔,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
诗中通过对比昼与夜,动与静,以及生命力与凋零之间的对照,展现了晚春特有的情调。这是一个物是人非的时刻,生机与衰败并存,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自笑今朝误夙兴,逢他御史疟相仍。
过君未起房门掩,深映寒窗一盏灯。
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
野人爱静仍耽寝,自问黄昏肯去无。
烛暗船风独梦惊,梦君频问向南行。
觉来不语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声。
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
殷勤为报长安柳,莫惜枝条动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