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秀立孤峰一点烟。高台当落日、草芊绵。

平原碑坏不知年。翻前志,于蔿事犹传。

景物暮萧然。飞鸿云外堕,啄空田。

戍笳羌笛总惊眠。携风袖,谁更拂清弦。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鉴赏

这首《小重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悲凉的晚景图。诗人以“秀立孤峰一点烟”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孤”字,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同时“烟”字则暗示了远处的炊烟,给人以温暖与希望的联想。接着,“高台当落日、草芊绵”,夕阳西下,高台上草木茂盛,画面富有层次感,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平原碑坏不知年。翻前志,于蔿事犹传。”这句诗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历史遗迹,通过“碑坏”和“于蔿事犹传”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历史的痕迹虽已模糊,但其中的故事依然在人们心中流传。

“景物暮萧然。飞鸿云外堕,啄空田。”黄昏时刻,景色变得萧瑟,大雁在云层之外低飞,偶尔落在空旷的田野上觅食,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思考。

“戍笳羌笛总惊眠。携风袖,谁更拂清弦。”最后两句描绘了边塞的景象,戍守的士兵吹奏着笳笛,声音穿透寂静的夜空,惊扰了夜间的宁静。在这荒凉之地,只有风袖轻轻拂过,似乎在弹奏一曲清幽的乐章,却无人倾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综上所述,《小重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既有自然美景又蕴含深刻人文关怀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225)

王时翔(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贫也乐

公未遇。家何处。龙门山前凿龛住。口张鸦。走如蛇。

拾得道旁无主、天遗瓜。玉鞭飞马承恩宴。

政府三尝御厨膳。朝山青。暮山青。

今我来时,不见饐瓜亭。

形式: 词牌: 梅花引

长亭怨慢

是谁劈、双峰中断。夹束伊流,素涛飞练。

直下龙门,鲤鱼腾跃趁风便。

雨霏云锁,疑恍惚、阴阳变。

石滑马凌兢,望渡口、蜻蛉如箭。莫叹。

任长途人困,索把小车停玩。

平生快绝,定应数、此游为冠。

又那怕、沾透征衫,待临去、回头重看。

借秃管余花,分取灵奇一段。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雪狮儿

当年白傅,晚节闲身,角巾时访。

九老何人,梦得微之已往。满公禅杖。

指点出、真空无相。消尽了、西湖翠黛,武丘花舫。

而我尘容羞抗。揽征衣下马,灵山相向。

贱不成名,曾感琵琶惆怅。旗亭闻唱。

更结习、绮言难忘。高僧棒。乞忏多生魔障。

形式: 词牌: 雪狮儿

喝火令

古陕传高士,东郊问草堂。红泉绿树好襄羊。

曾掩松扉双扇,不肯见君王。

胜地留陈迹,征轮绕别肠。樊村泾口小柴庄。

也有梅花,也有碧苍筤。

也有清溪斜抱,明月在回廊。

形式: 词牌: 喝火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