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自感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才能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深思。
首句“说剑求欧冶,读书与斲轮”,以“说剑”和“读书”为喻,表明自己在寻求像欧冶子那样精于铸剑的技艺,以及通过广泛阅读来掌握各种知识。这里的“欧冶”象征着高超的技艺与智慧。“斲轮”则比喻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熟练掌握某一技能或知识,如同熟练操作车轮一般。
接着,“纵横思计就,文武择能陈”,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策略与才能的思考。他希望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能够在纵横交错的事务中得到运用,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能够选择最适合的才能来展示和贡献。
“世合轻儒术,时方倚斗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家学说的轻视,而更倾向于依赖武力和军事领袖。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风气的不满,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难以施展文治的抱负。
最后,“峨冠虽未解,交椊亦其人”,意思是即使暂时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志向。这里的“峨冠”象征着文人的风度和地位,“交椊”则是指交结贤士,共同探讨学问和理想。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即便在不被重视的时代,也坚持自我,与志同道合者共谋大业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郭之奇对于个人才能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不被理解的时代背景下,依然保持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的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