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慧山寺

咸阳获重之明年,五月端午予泛船。

二闸新成洞常润,组练直贯吴松川。

淮南柁师初入浙,借问邑里犹茫然。

茶经旧说慧山泉,海内知名五十年。

今日亲来酌泉水,一见信异传闻千。

置茶适自建安到,青杯石臼相争先。

辗罗万过玉泥腻,小瓶蟹眼汤正煎。

乳头云脚盖盏面,吸嗅入鼻消睡眠。

涤釜操壶贮甘液,缄题远寄朱门宅。

仙人见水是琉璃,乃知陆羽非凡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留题慧山寺》由宋代诗人张商英所作,描绘了诗人于端午节在咸阳泛舟时,偶遇新建的二闸,以及前往慧山寺品尝名泉之水的奇遇。

首句“咸阳获重之明年,五月端午予泛船”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描述了诗人于次年端午节在咸阳泛舟的情景。接着,“二闸新成洞常润,组练直贯吴松川”两句,描绘了新建的二闸引水入渠,水流如织带般贯穿吴松川的景象,展现了水利工程的壮观与实用价值。

“淮南柁师初入浙,借问邑里犹茫然”则通过柁师(船工)初次进入浙江的情境,侧面反映了水利设施对交通的影响,同时也流露出对未知地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茶经旧说慧山泉,海内知名五十年”提到了慧山泉的名声,通过引用《茶经》中的记载,强调了该泉的久负盛名。接下来,“今日亲来酌泉水,一见信异传闻千”表达了诗人亲自品尝泉水后,确信其独特之处,证实了传闻的不虚。

“置茶适自建安到,青杯石臼相争先”描绘了泡茶的过程,从建安(今福建建瓯)带来的茶叶开始,使用青色的杯子和石臼进行研磨,体现了对茶道的尊重与追求。

“辗罗万过玉泥腻,小瓶蟹眼汤正煎”进一步描述了研磨茶叶的过程,用细腻的比喻形容茶叶研磨后的状态,以及随后煮茶的过程,营造出一种精致而优雅的氛围。

“乳头云脚盖盏面,吸嗅入鼻消睡眠”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了茶水倒入茶盏时的美感,以及饮茶后令人清醒的效果。

最后,“涤釜操壶贮甘液,缄题远寄朱门宅”表达了诗人将品尝后的甘甜茶水带回,并寄给远方的朋友,分享这份独特的体验。

“仙人见水是琉璃,乃知陆羽非凡客”以仙人见水如琉璃的比喻,赞美了慧山泉水的清澈与珍贵,同时将陆羽(唐代著名茶学家)比作非凡之人,表达了对茶文化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还蕴含了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124)

张商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风水洞

岭头松竹自生寒,两穴茫茫彻鬼关。

风窃虎威时弄草,泉欺龙睡故离山。

不嫌淅沥惊尘耳,聊挹清泠洗病颜。

窗外月高湘簟冷,更无閒梦到人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太平兴龙寺

荡荡东风着物华,渡江初喜绝尘沙。

蔽空杉径四百里,在处旗亭三五家。

山叶半青茶未过,水畦漫白稻初芽。

慇勤说似潭园侣,南北随乡不是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乾明寺

隔垣禅律两招提,却是人心咫尺迷。

百亿须弥四天下,凭君为我指东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赞喻弥陀画丈六佛

丈六金身,毫端三昧。精妙入神,充满法界。

善知众艺,得大自在。游戏神通,一切无碍。

恒河沙劫,金刚不坏。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