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朔风初、改玄冥节,天气寒凝牛斗。

好宴乐、豳风朋酒。万宝告成时候。

田畯筑场,农师纳稼,上下欢为寿。

食黍彘、其味宜咸,天上虹藏,闭塞渐交子丑。

驾铁骊、雉沉为蜃,麋角解于林薮。

荐庙尝鱼,休教冰盛,冻断渔郎笱。

合乐师大吹,缀恩不弃白叟。

屈指来、黄钟大吕,岁暮尽堪消受。

半夜阳生,天心来复,至日看长久。

坐待嘉平过,渡江又多梅柳。

形式: 词牌: 十二时慢

鉴赏

这首《十二时》是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与农事活动,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首先,“朔风初、改玄冥节”,开篇即点明冬至时节,北风初起,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接着“天气寒凝牛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冬夜的寒冷,牛斗星宿被严寒凝固,营造出一种肃穆而静谧的氛围。

“好宴乐、豳风朋酒”则引出了冬至的传统习俗——聚餐宴饮,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接下来的“万宝告成时候。田畯筑场,农师纳稼,上下欢为寿”,描述了农民们在冬至这一天庆祝丰收,筑场纳粮,共享喜悦的场景,展现了农耕文明中对劳动成果的尊重与庆祝。

“食黍彘、其味宜咸,天上虹藏,闭塞渐交子丑”这一句,通过食物的描述和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渲染了冬至的气氛,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驾铁骊、雉沉为蜃,麋角解于林薮”描绘了冬至前后动物行为的变化,铁骊(可能是指某种交通工具)的使用,雉鸟化为蜃(古代传说中的海市蜃楼),麋鹿角的脱落,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生命的循环。

“荐庙尝鱼,休教冰盛,冻断渔郎笱”则转向了祭祀与渔业活动,通过祭拜神灵、品尝鱼类,以及对冰封湖泊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

“合乐师大吹,缀恩不弃白叟”强调了音乐与敬老的重要性,通过音乐的演奏和对老年人的关怀,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尊老爱幼的价值观。

“屈指来、黄钟大吕,岁暮尽堪消受。半夜阳生,天心来复,至日看长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黄钟大吕象征着正气与和谐,预示着新的一年将充满希望与生机。

最后,“坐待嘉平过,渡江又多梅柳”以对未来的展望结束,嘉平是古代对冬至的别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春天,渡江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梅柳的出现则预示着新生命的萌发,整个画面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综上所述,《十二时》不仅是一首描绘冬至时节景象的诗歌,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赞成功

冷侵池馆,冻彻关山。玉尘万斛白漫漫。

黑貂久敝,兽炭新残。清威劲气,行路艰难。

眼前愿得,广厦千间。帡幪寒士雪霜颜。

旋调汤饼,乍刻瑶环,絺衣葛帔,破涕为欢。

形式: 词牌: 赞成功

柳含烟

花时节,听啼莺。何事春风无赖,陌头轻送远游旌。

暗伤情。摇荡垂杨千万树。正是离肠断处。

不如醉倒在旗亭。看青冥。

形式: 词牌: 柳含烟

归国遥

杨柳。系得王孙金勒否。眼底一杯春酒。

和泪擎在手。叹息欢情难久。关山又轻走。

从今一旦别后。沈腰终日瘦。

形式: 词牌: 归国谣

南浦

屏营歧路,听无情羌笛奏骊歌。

极目遥遥杨柳,浓绿满关河。

试问伤心何事,为临风、无计挽鸣珂。

纵知有后期,难分此际,哽咽语偏多。

叹息年时行乐,到如今、无那别离何。

且看猿啼客散,寒水又生波。

从此渐容光瘦减,春花秋月怎消磨。

愿一身化作黄鹄,同子出岩阿。

形式: 词牌: 南浦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