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十二时》是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与农事活动,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首先,“朔风初、改玄冥节”,开篇即点明冬至时节,北风初起,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接着“天气寒凝牛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冬夜的寒冷,牛斗星宿被严寒凝固,营造出一种肃穆而静谧的氛围。
“好宴乐、豳风朋酒”则引出了冬至的传统习俗——聚餐宴饮,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接下来的“万宝告成时候。田畯筑场,农师纳稼,上下欢为寿”,描述了农民们在冬至这一天庆祝丰收,筑场纳粮,共享喜悦的场景,展现了农耕文明中对劳动成果的尊重与庆祝。
“食黍彘、其味宜咸,天上虹藏,闭塞渐交子丑”这一句,通过食物的描述和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渲染了冬至的气氛,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驾铁骊、雉沉为蜃,麋角解于林薮”描绘了冬至前后动物行为的变化,铁骊(可能是指某种交通工具)的使用,雉鸟化为蜃(古代传说中的海市蜃楼),麋鹿角的脱落,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生命的循环。
“荐庙尝鱼,休教冰盛,冻断渔郎笱”则转向了祭祀与渔业活动,通过祭拜神灵、品尝鱼类,以及对冰封湖泊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
“合乐师大吹,缀恩不弃白叟”强调了音乐与敬老的重要性,通过音乐的演奏和对老年人的关怀,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尊老爱幼的价值观。
“屈指来、黄钟大吕,岁暮尽堪消受。半夜阳生,天心来复,至日看长久”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黄钟大吕象征着正气与和谐,预示着新的一年将充满希望与生机。
最后,“坐待嘉平过,渡江又多梅柳”以对未来的展望结束,嘉平是古代对冬至的别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春天,渡江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梅柳的出现则预示着新生命的萌发,整个画面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综上所述,《十二时》不仅是一首描绘冬至时节景象的诗歌,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