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七)

贤人轨玄度,弱丧升虚迁。

师通资自发,神光照有缘。

应变各殊别,圣录同灵篇。

乘乾因九五,逸响亮三千。

法鼓振玄教,龙飞应人天。恬智冥微妙,缥?咏重玄。

盘纡七七纪,嘉运莅中幡。

挺此四八姿,映蔚华林园。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高深的修行境界与神圣的智慧之光。诗人通过“贤人轨玄度,弱丧升虚迁”开篇,以“轨”和“迁”这两个动词,形象地表达了贤人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不断前进与超越。接着,“师通资自发,神光照有缘”,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内在智慧的觉醒与外在神光的照耀,强调了内在修为与外在显现的和谐统一。

“应变各殊别,圣录同灵篇”则揭示了不同修行者面对世界的应变方式虽各有千秋,但最终都归于同一精神层面的记录与传承。诗人以“乘乾因九五,逸响亮三千”描绘了修行者在宇宙法则的引导下,达到精神的高度自由与响亮的智慧之声,象征着对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与表达。

“法鼓振玄教,龙飞应人天”运用生动的比喻,将修行的实践比作法鼓的振动与龙的飞翔,既体现了修行过程中的庄严与神秘,也预示着修行者能够引领众生,跨越人界与天界的界限,传递至高无上的真理。

“恬智冥微妙,缥?咏重玄”则展现了修行者内心平静而智慧深邃的状态,他们通过咏唱来传达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真理,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远。

“盘纡七七纪,嘉运莅中幡”描绘了修行者在时间与空间的循环中,把握住每一个美好时刻,如同中幡在风中飘扬,象征着修行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最后,“挺此四八姿,映蔚华林园”以“四八姿”形容修行者的独特风采,与“华林园”的美景相映成趣,寓意着修行者不仅内在精神得到升华,外在生活也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追求真理、超越自我、引领众生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在宇宙法则指引下的自由与智慧。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八)

善恶宿熏习,感报各殊方。

曾为鬼害怨,或作狼雠殃。

屠儿忆杀业,须蜜戏猕乡。

宿佑除患者,在处游天堂。

触类兴清遘,目击洞兼忘。

凡圣钦嘉会,贤愚庆流芳。

四生行善业,六趣感神光。

苦乐虽殊别,同知命短长。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九)

志诚抱冰雪,暮齿迫桑榆。

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代拘。

岁聿皆采获,冬晚惧严枯。

精诚求施戒,忍精定慧眸。

结侣同共远,胜地心相符。

商人不顾死,罗刹未能逾。

求宝竭大海,神怖捧明珠。

寄言求道者,立志菩提株。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

求宝失舟济,飘浮思救形。

幻媚多方趣,妖魅诳人情。

假接度海难,虚发亲爱声。

自非马王负,危苦讵安宁。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一)

静念遗志虑,有虑非理尽。

境来投虚空,虚空何所轸。

托阴游重冥,冥亡影迹陨。

四果皆欣求,一乘独玄泯。

形式: 偈颂 押[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