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一)

静念遗志虑,有虑非理尽。

境来投虚空,虚空何所轸。

托阴游重冥,冥亡影迹陨。

四果皆欣求,一乘独玄泯。

形式: 偈颂 押[轸]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道世禅师所作的《颂六十二首》中的第三十一首,通过深邃的禅理探讨了内心的清净与解脱之道。

首句“静念遗志虑”,点明了修行者在静心默念时,逐渐忘却世俗杂念,达到内心平静的状态。接下来“有虑非理尽”则指出即使有所思虑,也应超越理性,让思绪自然流淌,不被束缚。

“境来投虚空,虚空何所轸”描绘了外在环境与内心世界的互动,强调了内心对于外界的超脱态度,即使外界变化万千,内心依然保持空灵,不受影响。

“托阴游重冥,冥亡影迹陨”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在深邃的冥想中,仿佛置身于幽暗之中,但这种状态并非真正的黑暗,而是心灵深处的宁静与光明,一切烦恼与阴影在此消融无踪。

最后,“四果皆欣求,一乘独玄泯”总结了修行的最终目标。四果指的是佛教修行的四个阶段: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和阿罗汉果,代表了从初学者到最终成就的全过程。而“一乘”则是指通向解脱的唯一道路,即八正道,通过不断修行,最终达到心灵的彻底净化与解脱,实现“玄泯”的境界,即超越一切相状,达到最深层次的精神自由。

整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引导读者探索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超越。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二)

贤人慕高节,志愿菩提因。

御鹤翔伊水,策马出王田。

本祈立弘誓,感报弥陁身。

能仁修八正,超逾九劫前。

声流遍三界,慈化通大千。

掩尘息妄想,凡圣并欣然。

含生同志趣,保益启心神。

生死必永尽,岂同庄老仙。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三)

藕树交无极,华云衣数重。

织竹能为象,缚荻巧成龙。

落灰然蕊盛,垂油湿昼峰。

天宫傥若照,灯王复可逢。

形式: 偈颂 押[冬]韵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四)

宝刹承高露,绮彩映空天。

宛转云间扬,倒下似红莲。

霞幡开锦色,香气合炉烟。

飘飖无定所,祇为本轻旋。

池沼万影现,泉弄百华鲜。

夙夜风吹动,重迭轮王因。

攀仰无厌足,结侣感流瞻。

何知色中彩,招福寿长年。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三十五)

久厌无明树,方欣柰苑华。

始入香山路,仍逢火宅车。

慈父屡引接,幼子背恩赊。

虽悟危藤鼠,终悲在箧蛇。

鹿苑禅林茂,鹫岭动枝柯。

定华发智果,乘空具度河。

法雨时时落,香云片片多。

若为将羽化,来济在尘罗。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