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夫惠教游鼓山四诗细读如在屴崱杖屦间想像追和用坚重游之约四首(其二)

足力犹堪敌瘦筇,拟乘寺顶最高峰。

杯吞东海一勺水,鞭起南湫久卧龙。

佛界须臾三万劫,神山杳霭几千重。

烦公更泚如椽笔,摹写云天不尽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寅夫一同游览鼓山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壮丽景色和深刻哲思。

首句“足力犹堪敌瘦筇”,以“瘦筇”(细竹杖)象征登山的艰难,却也暗示着诗人虽年迈但仍能坚韧不拔地攀登,展现出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接下来,“拟乘寺顶最高峰”,表达了诗人对征服山顶的渴望与决心,预示着旅程将充满挑战与壮志。

“杯吞东海一勺水,鞭起南湫久卧龙”,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东海的浩瀚与南湫的深邃巧妙结合,通过“杯”与“勺”的对比,以及“鞭”与“龙”的互动,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宏大与神秘,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敬畏之情。

“佛界须臾三万劫,神山杳霭几千重”,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时间的概念与空间的辽阔融合在一起,通过“三万劫”与“几千重”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广袤无垠,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理解。

最后,“烦公更泚如椽笔,摹写云天不尽容”,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用如椽巨笔记录下这云天之美,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创作的期待,希望友人的笔触能够捕捉到自然与心灵交融的瞬间,留下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登山之旅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对人生、宇宙、艺术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

收录诗词(61)

程钜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又号远斋。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 号:雪楼
  • 籍贯:建昌(今江西南城)
  • 生卒年:1249年—1318年

相关古诗词

寅夫惠教游鼓山四诗细读如在屴崱杖屦间想像追和用坚重游之约四首(其三)

炎方春浅未如焚,花木迷人意欲曛。

福地同游胜独往,中天一览破千闻。

于今难拟《高唐赋》,何日重开衡岳云。

眼底流求弹丸耳,楼船曾见汉家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寅夫惠教游鼓山四诗细读如在屴崱杖屦间想像追和用坚重游之约四首(其四)

去天万里此相遭,揽辔无功敢告劳。

剩贮冰霜消瘴疠,尚疑风雨隔清高。

一年花事成佳荫,二月春江息怒涛。

细嚼公诗如橄榄,挽回尘俗入风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韵寄谢旴江学院诸先辈

半生事业竟何成,冷笑犹然愧宋荣。

日逐黄尘双袂暗,梦回绿幕一灯明。

交情款款知君厚,佳句翩翩使我惊。

皓首相期崇令德,殷勤远寄白丝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忽剌木御史还台索诗二绝为别(其一)

曾此观风惯土风,老榕能识旧花骢。

如何又踏秦淮月,不待炎州荔子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