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

送送别蒿里,游魂向何方。

荣名耀当世,宝玉悬中堂。

宾从临高坟,子孙哭两傍。

黄泉无贵客,不如贫贱良。

贱士营身薄,观化同雪霜。

蚤将近死心,万感皆荒唐。

近死心不死,年年冬夜长。

劝君莫忧贫,但看死贵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蒿里》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送别与死亡的主题。诗中通过对比荣名与贫贱、富贵与死亡,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首句“送送别蒿里,游魂向何方”,开篇即以“蒿里”这一古代丧葬之地为背景,暗示了离别与死亡的临近,游荡的灵魂无所归依,引人深思。接着,“荣名耀当世,宝玉悬中堂”两句,以荣华富贵的象征——荣耀的名字和珍贵的宝玉,与之后的死亡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宾从临高坟,子孙哭两傍”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宾客围绕在高高的坟墓旁,子孙在两旁哭泣,展现了生死离别的哀伤氛围。“黄泉无贵客,不如贫贱良”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不论生前地位如何,死后都是一样的归宿,突出了生命的平等性。

“贱士营身薄,观化同雪霜”则表达了对那些为了生存而努力挣扎的人们的同情,他们如同面对严寒的雪霜,生活艰辛。接下来,“蚤将近死心,万感皆荒唐”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即使接近死亡,内心仍充满各种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在死亡面前显得荒诞不经。

最后,“近死心不死,年年冬夜长”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劝君莫忧贫,但看死贵人”则是对读者的劝慰,提醒人们不必过于忧虑物质的贫乏,因为即便是富有的死者,在死亡面前也无能为力。

整首诗通过对生死、贫富、荣辱的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平陵东

平陵东道傍,松柏不可久。

狗自入中庭,断齧群雁首。

群雁亦孔伤,狗向门外走。

祸福岂足问,空名其何有。

火照未央宫,十万伊谁负。

人或哀其心,安知皆夙取。

歔嗟卖黄犊,不为薄为厚。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长歌行二首(其一)

寒日照旸谷,渐中光乃舒。

光舒寒色敛,万物承欢娱。

日入松景促,猋风集吾庐。

气序有变化,此理无同殊。

鄙夫鲜克终,贤士慎厥初。

心节不可渝,宠眷从戚疏。

所矢定夙昔,生死安须臾。

周公感风雷,岂在蔡叔诛。

孺子终不悟,金縢胡为乎。

忠佞为自知,讵更问荣枯。

荣枯自天泽,消息还江湖。

明昧任宵旦,寒煦观乘除。

身名付天下,吾心安可诬。

形式: 古风

长歌行二首(其二)

虑远百年短,情捐一夕长。

忧时问牛喘,遗身调象狂。

彼此不相知,论绪若参商。

但观三春泽,转盼成秋霜。

时雨不终宵,驱云乘朝阳。

天既不可测,人亦何能量。

先主称仁后,顾托誓不忘。

恢土限益州,竟以危刘璋。

宁我负天下,孟德真豺狼。

忍心杀文举,厚遇关云长。

慈暴出入机,善恶岂有常。

利欲从中来,一滴溃川坊。

事理谁合离,寤寐各弛张。

形神互主宾,断续趋彭殇。

茫茫世上人,买药诬韩康。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相逢行

仗剑走平原,结客少年场。

冲突烟尘里,横戈枕长杨。

金盔换美酒,击筑官路傍。

忽驰大将檄,扶醉骋鞭缰。

慷慨誓捐躯,神武威八方。

饮马长城窟,悲歌动杞梁。

功成万骨枯,谁复念玄黄。

凯旋宴太平,王侯册朝堂。

万骑绕辕门,云旗摇日光。

叹息游侠儿,一朝名播扬。

走卒无白衣,夹路皆笙簧。

夜饮彻晨鸡,银烛照垂珰。

梦里见单骑,插羽驰君王。

方悔飞鸟尽,良弓不善藏。

慑慑荡神魂,觉后犹徬徨。

此岂平日心,自古多奇殃。

富贵人侧目,不如归故乡。

故乡有宗族,长幼携相望。

卖剑买黄犊,畎亩追羲皇。

农隙课子孙,诗书出贤良。

贤良知外物,身世能两忘。

荣华鲜克终,宁澹性乃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