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记鸾笺写韵,凤曲游仙,小住文箫。

阁外山如画,试弓腰步屧,来看江涛。

画阑旧时曾倚,香气未全销。

怕一角斜阳,春人去后,红得无聊。

檀奴惯离别,几陌上花开,江上萍飘。

丞相祠堂在,似元都观冷,慵问栽桃。

青丝上头,千骑无福比韦皋。

渐老了周郎,负他初嫁人姓乔。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的《忆旧游》,通过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景物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句“记鸾笺写韵,凤曲游仙”以神话般的意象开启,暗示昔日的文雅生活。接下来,“阁外山如画,试弓腰步屧,来看江涛”描绘了诗人曾经悠闲地漫步山水之间,欣赏江涛的景象,画面生动。

“画阑旧时曾倚,香气未全销”表达了对往昔温馨场景的怀念,栏杆上的香气犹存,但人事已非。“怕一角斜阳,春人去后,红得无聊”则借夕阳西下,春天离去,渲染出一种落寞与寂寥的情绪。

“檀奴惯离别,几陌上花开,江上萍飘”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暗示着诗人与友人的聚散无常。“丞相祠堂在,似元都观冷,慵问栽桃”借丞相祠堂的冷清,寓言世事沧桑,不再关心世俗之事。

最后,“青丝上头,千骑无福比韦皋。渐老了周郎,负他初嫁人姓乔”以韦皋的典故和周郎自比,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年华老去,未能兑现对初识之人的承诺,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典故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和白华,用叔问韵,时余将游庐山

西风又起天涯路,吹残碧云如马。

十载江湖,无人到处,惯与闲鸥争霸。一双不借。

更庐阜寻僧,远投莲社。

行路寻常,曹将军笔也难写。销磨旧怀艳冶。

向荒台流水,空吊琴雅。

夕跨苍龙,朝辞黄鹤,明日芙蓉手把。与君别者。

莫只学人间,秋虫吟哑。五岳归来,早将书代话。

形式:

满江红.过镇江感怀

滚滚波涛,惊心望、风云变色。

算除却润州京口,无斯奇绝。

虎斗龙争南北限,乌飞兔走东西没。

只茫茫片刻对江山,堪头白。纵华了,头上发。

休冷了,胸中血。问中流击楫,壮心谁切。

两点金焦愁似我,千帆吴楚忙如客。

蓦一声渔唱起前汀,鸥飞灭。

形式:

踏莎行.京口舟中作

铁瓮楼船,银山戍鼓。江南江北愁来路。

断霞鱼尾画金焦,残阳鸦背分吴楚。

三十功名,万千词赋。英雄才子俱尘土。

佛狸祠下听潮回,垂虹桥上呼秋去。

形式:

疏影.昵鶄廔主家在虞山,尝与泛舟尚湖,招凉度夕,时水空天远,星晚月初,湖风吹衣,山翠倒影,夜色中光景奇绝,既泊舟中流,乃弛衣敷簟,并枕鹢首而卧,飞星掠鬓,斜河映胸,共道欢爱则言笑晏晏,相怜同病则悽然俯仰,自以为逢伯陵季荝以来无此乐也。聊赋此调,以追旧欢

湖风灭烛,向万荷叶底,偷解裙幅。

隔著纱衣,珠汗原无,嫣然况是新浴。

桃笙八尺凉如水,莫冰了芙蓉脂肉。

怪一萤、红堕船唇,照出小怜横玉。

定被虞山见也,个人正睡里,来盗眉绿。

天上孤蟾,波上双鸳,替我安排金屋。

客星夜犯天孙座,是侬足潜加卿腹。

怕鬓边茉利吹香,愁得老龙难宿。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