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新安国寺

佛亦遇艰难,重兴叠废坛。

偃松枝旧折,画竹粉新乾。

开讲宫娃听,抛生禁鸟餐。

钟声入帝梦,天竺化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佛祖也经历过困苦,重新振兴废弃的神坛。
枯松枝还留有旧时折断的痕迹,壁画上的竹子墨迹已干透。
宫女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佛法讲解,小鸟们甚至停止觅食来聆听。
钟声悠扬,仿佛进入皇帝的梦境,佛教在天竺传播,影响了长安。

注释

佛:佛教。
艰难:困苦、困境。
重兴:重新振兴。
叠废坛:废弃的神坛。
偃松枝:枯萎的松树枝。
画竹:壁画上的竹子。
粉新乾:墨迹已干透。
开讲:开始讲解。
宫娃:宫女。
抛生:停止觅食。
禁鸟餐:小鸟的饮食。
钟声:寺庙钟声。
帝梦:皇帝的梦境。
天竺:古代印度。
长安:唐朝首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佛教高僧在新安国寺的修复与弘法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展现了寺院的宁静与神圣,以及僧人的不屈意志和宗教活动的恢复。

"佛亦遇艰难,重兴叠废坛"表明即便是佛教,也会遭遇困难,但仍旧坚持修复被废弃的佛坛。这两句展示了佛教徒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

"偃松枝旧折,画竹粉新乾"中的“偃松”通常指的是扭曲的松树,这里形象地表达了岁月的痕迹和自然力的磨砺。而“画竹粉新乾”则是对寺院中竹子的描绘,画家的笔触下,竹子显得更加生动,粉白色的竹干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新的生命力。

"开讲宫娃听,抛生禁鸟餐"一句,通过“宫娃”和“禁鸟”的意象,传达了寺院内的宁静与神圣。僧人开始讲经,连同在深宫中长大的孩子都来倾听,而那些原本受禁的小鸟也敢于飞来享用食物。

"钟声入帝梦,天竺化长安"则是对寺院钟声的描绘,这钟声不仅穿透了尘世的喧嚣,更渗透到了皇帝的梦中。"天竺化长安"一句,通过将佛教圣地与长安(唐朝都城)相联系,隐喻着佛法的普及和对社会的影响力。

整首诗以精美的笔触勾勒出新安国寺的恢复与宗教活动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不屈不挠精神和宁静生活状态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题薛少府庄

何须凿井饮,门占古溪居。

寂寞苔床卧,寒虚玉柄书。

有期登白阁,又得赏红蕖。

清浅蒲根水,时看鹭啄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颜上人房

御沟临岸行,远岫见云生。

松下度三伏,磬中销五更。

雨淋经阁白,日闪剃刀明。

海畔终须去,烧灯老国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入内供奉僧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赠三惠大师

枫猿峤角别多时,二教兼修内学师。

药树影中频缀偈,莲峰朵下几窥棋。

游归笋长齐童子,病起巢成露鹤儿。

诏落五天开夏讲,两街人竞礼长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