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罗浮绝顶奉同蒋王二大夫作

霃霃太古云,至今未开辟。

山气日汹涌,随风洒精液。

触石生洪波,微茫在咫尺。

登山若浮海,舟航即轻策。

浮山复浮去,与罗万里隔。

仅馀玉女峰,娟娟在肘腋。

蓬莱无根蒂,左股长为客。

铁桥苦拘系,峰峰合体魄。

一气胶漆之,洞天在肝膈。

雷风吐噏时,氤氲相损益。

峨峨在虚无,荡踏难留迹。

如何太华山,乃为巨灵擘。

便道通句曲,大天有阡陌。

玉笥一南窍,日月暗相射。

朱明本火府,草木多纯赤。

朱竹含葳蕤,红翠美毛翮。

南禺亦丹穴,凤族以千百。

口衔芙莲花,纷纷堕瑶席。

珠尾若扬麾,往来拂巾舄。

麻姑何秀峙,散发至腰脊。

上下飞峰间,不肯相扶掖。

筋力尽青冥,渐与空天迫。

微躯若鸿毛,顺风思一掷。

衫袖即飙车,不用浮丘伯。

神明自鼓舞,鸾鹤惟所择。

便携二大夫,八极恣挥斥。

神仙虽惝恍,此中有窟宅。

真道苦无言,与天日相索。

聪明乃尘垢,陶铸有微责。

虽复游无穷,亦自悲人役。

神山有离合,依依且朝夕。

鳖首或浮沉,广大日以积。

弥缝费造化,随波恐流易。

分水一泉源,自天通地脉。

瀑布纵横飞,与海相潮汐。

天鸡一咿喔,扶桑已半白。

海日长三丈,玄黄始一隙。

光明未丽天,外体己赫赫。

摇荡二石楼,烧空如琥珀。

生长旸谷傍,郁仪日亲炙。

中夜已寅宾,导引成肥硕。

咸池灼欲焦,沧凉吾自适。

一下曜真台,人间愁踧踖。

百虑生黄埃,世务婴繁剧。

三山居水下,船交苦风逆。

斋去童男女,三千良可惜。

罗浮即方丈,甘心自古昔。

南岳一佐命,仙卿此注籍。

大夫代天工,于此宜区画。

虽无封禅书,名山望润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屈大均的《登罗浮绝顶奉同蒋王二大夫作》,描绘了作者登临罗浮山绝顶的壮丽景色和对神仙世界的想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雾霭弥漫的太古云”、“汹涌山气”、“洪波触石”、“浮山罗列”等,展现出山势的雄浑与神秘。诗人通过登山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诗人将罗浮山比作蓬莱仙境,强调其无根无蒂的飘渺,又借铁桥和峰峰相连的形象,象征着与天地合一的紧密联系。在罗浮山上,玉笥洞天、朱明火府、南禺丹穴等神话元素交织其中,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诗人也感慨人生短暂,即使能游历仙境,仍免不了尘世的忧虑和束缚。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希望能与蒋王二大夫一同逍遥自在,超越世俗的纷扰。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屈大均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与超然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长亭怨慢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

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

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

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

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

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

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念奴娇.秣陵吊古

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

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

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

秦淮波浅,忍含如此清泪。

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故国,又怎忘兴替。

虎踞龙盘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

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

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浣溪沙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

飞飞长傍景阳楼。

六代只馀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

白门容易白人头。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杜鹃

血洒春山尽作花。花残人影未还家。

声声只是为天涯。

有恨朱楼当凤阙,无穷青冢在龙沙。

催归不得恨琵琶。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