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桂林

满耳洋洋分岭泉,早秋时候晚凉天。

稻花斑白初经雨,竹色青苍薄带烟。

安得孤臣能虑患,不劳明主更忧边。

东坡故老知谁在,望我车尘若望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满耳都是山间泉水声,正值早秋天气凉爽。
稻田里的稻花经过雨水滋润,显得斑驳而洁白,竹林颜色青翠,略带蒙蒙烟雾。
哪里有孤独的臣子能忧虑国家的祸患,不必劳烦贤明的君主再担忧边境的安宁。
东坡的老朋友还有谁在,他们期待着我的到来,就像期待神仙降临一样。

注释

满耳:充满耳朵。
洋洋:形容声音宏大。
分岭泉:山间的泉水声。
早秋:初秋。
晚凉天:傍晚时分的凉爽天气。
斑白:颜色驳杂,这里指稻花经雨后泛黄。
初经雨:刚刚经历过雨水。
竹色:竹子的颜色。
青苍:青翠深绿。
薄带烟:略带轻烟。
孤臣:孤立无援的臣子。
虑患:忧虑国家的祸患。
劳:劳累,此处指担心。
明主:贤明的君主。
忧边:担忧边境安全。
东坡故老:东坡的旧友。
知谁在:还剩下哪些人。
车尘:车马扬起的尘土,代指诗人自己。
若望仙:像期待神仙降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桂林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满耳洋洋分岭泉"写出了山间泉水潺潺,声音悦耳,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宁静与生机。"早秋时候晚凉天"点明了季节转换,天气微凉,透露出淡淡的秋意。

"稻花斑白初经雨"描绘了稻田在秋雨滋润后,稻谷呈现出斑驳的白色,显示出丰收的景象。"竹色青苍薄带烟"则通过青翠的竹林与轻烟相融,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意境。

诗人感慨"安得孤臣能虑患,不劳明主更忧边",表达了自己作为忠臣希望能为国分忧,减轻君主对边疆的忧虑。最后,他以"东坡故老知谁在,望我车尘若望仙"收尾,借苏东坡的故老之口,表达自己被期待和敬仰的心情,仿佛自己如神仙般降临桂林,充满了自信与豪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既有自然之美,又寄寓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展现了宋人入桂林的体验和情怀。

收录诗词(219)

陶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 字:商翁
  • 籍贯: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
  • 生卒年:1015—1078

相关古诗词

那霸泉(其二)

路下牂牁水石閒,三分才过二分山。

年光欲尽家犹远,岚气虽疏鬓已斑。

宾从谈笑机独进,儿曹音信喜生还。

南风一夜吹乡梦,数刻飞过五岭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三山亭

三山亭下水悠悠,山耸潮平地欲浮。

草木秀多穷海角,栋梁高处压鳌头。

莫辞樽俎金船夜,曾驻旌旗玉帐秋。

好景眼前题不尽,恍然神鬼在瀛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三公亭落成

北原乔木外,三将旧屯营。

草没金锤迹,山应玉管声。

路随关地迥,江背瘴天轻。

异日谁相继,来书第四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三海岩

灵邑西南古洞天,我来方信海为田。

无名不入州图载,有路空闻野老传。

此日登山人采蚌,当时饮马客留钱。

颜公昔记麻姑说,三变柔桑事果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