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写给两位童子萧汤的赠言,充满了对他们的期望和赞赏。诗中描绘了两位童子的聪颖与才华,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勤奋学习的态度。
诗的开头“幼慧古艳称,惊奇我未见”,表达了诗人对两位童子非凡智慧和独特气质的惊叹。接着,“士为文翁出,翩翩多秀茜”赞美了他们如同文翁一般的才华横溢,举止优雅。
“中有二雏凤,玉映尤堪羡”将两位童子比作珍贵的凤凰,其才华和品德令人羡慕。“文场初及锋,三艺脱稿便”描述了他们在文学领域的初步成就,迅速完成作品。
“余勇夸记诵,任举经与传”表明他们记忆力惊人,能够轻松背诵经典著作。“堂前指试题,故实窘群彦”展现了他们在解答问题时的机智和渊博知识。
“解围乃小郎,一军惊试院”赞扬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出色表现,如同小英雄一般。“更示未见书,长篇但流眄”说明他们不仅阅读广泛,还能快速理解新知识。
“循环令反复,一一珠贯线”形容他们学习方法严谨,知识掌握扎实。“太守爱才心,得此益欢忭”表达了地方官员对他们的喜爱和赞赏。
“腹笥欲其充,推食有公膳”希望他们能不断充实自己,享受公共膳食的待遇。“体段望其大,量衣有官绢”期待他们未来能有更大的成就,得到官方的支持。
“谓我忝师席,双双介请见”表示诗人作为老师,感到荣幸并邀请两位童子见面。“我本空空如,执经愧北面”承认自己知识有限,对两位童子充满敬意。
“顾兹磊落英,敢吝刍荛献”表达了诗人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美玉攻他山,精金出百炼”比喻两位童子如同经过磨砺的宝石和黄金,潜力巨大。
“先开花恐伤,易沽价必贱”提醒他们保持谦虚,避免过早炫耀。“庭前养双梧,培基更除蔓”鼓励他们像培养梧桐树一样,清除障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忧干霄难,立根要刚健”激励他们追求高远的目标,根基要稳固。“古人非甚愚,读书每千遍”引用古人勤学的故事,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小学本庸言,毕生艰体验”指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刻理解。“羡子不离膝,依依尚孺恋”表达了对两位童子与父母关系的赞赏。
“所学在晨昏,所亲非笔砚”强调学习不应局限于书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的机会。“世岂无英姿,未几突而弁”预见到两位童子未来的杰出成就。
“朝旭方东升,光采抑何绚”描绘了两位童子如同初升的朝阳,光芒四射。“计程历尚遥,努力期无倦”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即使路途遥远也不应放弃。
“文史足方朔,正字作刘晏”希望他们成为文史方面的专家,如同方朔和刘晏一样。“奇慧奚须夸,德业副余念”最后表达了对两位童子智慧和品德的肯定,认为他们的成就足以满足诗人的期望。
整首诗充满了对两位童子的赞美、期望和鼓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教育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