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颂赠别郭隆夫暨乃侄惟显春试

凤文麟德明时出,延揽英豪网罗密。

佳气低连太液云,祥光高映长安日。

当朝二阮非晋俗,不谈玄虚重儒术。

九重四散御炉烟,对策彤庭挥巨笔。

更羡两疏真伟才,补衮齐心匡汉室。

乔木根深地脉滋,上参碧空千万枝。

广阴覆城去炎暑,动摇时复清风吹。

老龙潜海倦霖雨,天教群种待昌期。

古来史传宁无私,野夫作颂久相知。

短褐冲寒送别处,玉堂应忆衡漳湄。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乔木颂赠别郭隆夫暨乃侄惟显春试》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诗中以“乔木”为题,寓含深远寓意,既赞颂了乔木的坚韧与繁茂,也寄寓了对友人及侄子的深厚情感与美好祝愿。

首句“凤文麟德明时出”,以“凤文麟德”象征杰出人才在清明时代涌现,引出对英豪的延揽和网罗。接着“佳气低连太液云,祥光高映长安日”,描绘出一片祥瑞之气笼罩京城,预示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当朝二阮非晋俗,不谈玄虚重儒术”两句,借晋代阮籍、阮咸的故事,赞扬了两位主人公坚守儒家学问,不谈玄虚的高尚品格。接下来“九重四散御炉烟,对策彤庭挥巨笔”描绘了朝廷选拔人才的场景,展现了主人公们才华横溢,挥毫泼墨的风采。

“更羡两疏真伟才,补衮齐心匡汉室”赞美了疏广、疏受父子的忠诚与才能,他们共同辅佐汉室,维护国家安定。接着“乔木根深地脉滋,上参碧空千万枝”以乔木比喻人物的根基深厚,枝繁叶茂,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友人的高度评价。

“广阴覆城去炎暑,动摇时复清风吹”描述了乔木的广袤树荫能遮蔽炎热,带来清凉,象征着友人品德如乔木般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最后“老龙潜海倦霖雨,天教群种待昌期”以老龙潜海后带来雨水,比喻友人虽历经风雨,但终将迎来事业与生活的繁荣昌盛。

整首诗通过乔木这一自然意象,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及侄子的赞美与祝福,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形问影

我自无中生,尔自有中出。

日间相随动千里,灯下相依静一室。

贫贱自安尔何忧,祸福自当尔不愁。

百年世事各劳逸,忽睹镜中齐白头。

我养心神尔不悟,我还造化尔俱休。

问答入微乃见道,陶潜异代神同游。

彼此相忘但沈醉,卧榻焉知有天地。

形式: 古风

书客吴海归抚州为乃翁索题四山长歌

闻说鄱阳湖,洪波荡流万亿顷。

白云秋色入混茫,欸乃纵横几渔艇。

洞穴浮光照终夕,神龙抱珠睡不醒。

中央突兀拥苍翠,别有天地一仙境。

两峰复两峰,倒插虚塘太古影。

下通坤轴深莫测,山根欲动石头冷。

鹤嫌鱼腥非真味,独餐元气巢其顶。

老翁自由脱世网,不检丹书心愈静。

时序长存松桂盟,烟霞偏助桑榆景。

安得良工写出水墨图,远隔吴楚见形胜。

高挂壁间旷我目,毫端能尽泽国迥。

要探奇绝须主人,昨梦登攀杖藜并。

游子寄声江雪寒,北风吹帆送归省。

形式: 古风

浩歌篇

人间岁月机头梭,无药可青双鬓皤。

两病垂死加餐饭,眼中新墓栽松萝。

铭旌往往少年子,焉知商山万古郁嵯峨。

一丘半壑世堪避,短草疏花春渐多。

诸孙随我步晴景,白云片影落沧波。

隔岸相呼鸭与鹅,聊供笑乐复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武陵蒋明府子培过邺因谈桃源之胜南都杨茂才伯海曾绘斯图并长歌见寄勉成一篇用答两意云耳

武陵贤宰多爱民,若使逋逃犹避秦。

城头常悬岁时雨,洞口不隔天地春。

君探奇踪问渔父,鸡犬日閒似太古。

一涧如空石作桥,千家相接蓬为户。

辍棹问津沅水西,厚俗非关晋风土。

沙丘半路没祖龙,阿房那听咸阳钟。

荆南斜日莽迢递,目穷候雁徒支筇。

我欲胜游系怀抱,昨夜梦着巴陵道。

谁能写出桃源图,仙花长红春长好。

含毫搆思通神明,汉江髣髴东流声。

寄我半幅见两绝,兼之大篇殊纵横。

斗室豁然入浩渺,坐间波动烟霞生。

蒋王云仍岂凡骨,一脉来自建康城。

杨子相知念衰老,建安回首中原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