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鴳问答

吾闻北冥鹏,翼若垂天云。

矫首扶桑汜,投趾昆崙垠。

渴饮黄河流,饥食紫渊鳞。

长翮盈千车,短羽重万钧。

去以六月息,栖止良苦辛。

黑风忽翻海,未易容其身。

偶与斥鴳遇,问鴳有何乐。

鴳云我幺禽,岂暇议寥廓。

为生诚甚微,为计亦易足。

吸以棘针露,分以鹪鹩粟。

决起枪榆间,却向蓬蒿落。

不睎九万程,只愿一枝托。

鹏听鴳所云,似若生羡慕。

彼小乃有馀,我大适为苦。

呼鴳问所安,鴳笑而不语。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听说北方的大鹏鸟,翅膀像天边垂挂的云彩。
它抬头望着日出的地方扶桑,脚踏昆仑的边际。
口渴时饮黄河之水,饥饿时吃深渊里的鱼。
它的长翅膀能装满千辆车,短羽毛却重如万钧。
它凭借六月的季风飞翔,栖息时也辛苦无比。
突然刮起黑色风暴,大海翻腾,它难以自保。
偶然遇到麻雀,大鹏问它有什么乐趣。
麻雀说我是小生物,哪有空闲谈论广阔天地。
生活虽微小,但满足于简单,
吸食棘刺上的露珠,分享鹪鹩的谷粒。
从榆树上振翅起飞,又落在蓬蒿丛中。
我不追求九万里高空,只求有一枝可以依托。
大鹏听了麻雀的话,似乎有些羡慕。
它们小却觉得富余,我大反而成了负担。
我呼唤麻雀询问安身之处,麻雀笑着却不回答。

注释

北冥鹏:古代神话中的大鸟,象征着宏大和自由。
垂天云:形容翅膀大得仿佛要覆盖天空。
扶桑:神话中的东方日出处,象征着开始。
昆崙垠:昆仑山的边缘,代表极远之地。
紫渊鳞:深渊中的鱼,比喻丰富食物。
棘针露:比喻微小的食物。
鹪鹩粟:鹪鹩的小米,象征简单生活。
九万程:形容极高远的天空。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姜特立的《鹏鴳问答》描绘了一幅大鹏与小鸟斥鴳的对话场景。诗中,大鹏以其巨大的翅膀和飞翔的高度象征着宏大的理想和志向,它长途跋涉,饮黄河之水,食深渊之鱼,然而在面对黑风翻海的困境时,却感到难以自保。相比之下,斥鴳自认渺小,满足于简朴的生活,吸棘针露,食鹪鹩粟,过着安稳的日子,对大鹏的远大抱负并不理解。

大鹏听到斥鴳的描述,既羡慕又感慨,意识到自己的庞大反而成了困苦的来源。而斥鴳则笑而不语,似乎暗示了大小各有其适,不必强求。整首诗寓言深刻,通过鹏与鴳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境遇和价值观的不同理解,体现了宋代理性主义和道家自然哲学的思想。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暮年即事

八十衰翁如小儿,爱餐梨栗作儿嬉。

有时淡饮三杯酒,无事閒吟两首诗。

还丹却老吾不知,头童齿豁一听之。

但愿造物相扶持,寿考或可登期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蜡梅

百花结成蜡,花香蜡不香。

如何此枝上,似蜡更芬芳。

意彼百花魂,结聚无所发。

英灵为此花,色香相假合。

虞姬死为草,舞动应乐节。

蜀主化杜鹃,啼染枝头血。

轮回有托化,亦闻金仙说。

花月自有妖,未易以理察。

乌知此花魂,为香不为蜡。

形式: 古风

潘德久永嘉佳士也闻其能诗久矣而不我过仆一日以小诗挑之遂携古风见访次韵奉答

闻名渴见面,未合长相思。

纷纷数来人,谁契此心期。

识公恨不早,委刺方嫌迟。

正欲我辈人,共此一段奇。

良贾虽深藏,有宝人得知。

被褐既怀玉,脱囊可无锥。

聊将一缕麻,换此五色丝。

曲意相假借,仁衷恕嘲嗤。

子怀谅已伸,我惭亦自贻。

此道久凋丧,相从当在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赠染髭宋道人

道人染髭须,返老作年少。

虽得陆公怜,却被吕公笑。

道人尔休痴,百年终漏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