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破晓檐花未放乾,披衣和梦倚阑干。
酿成苔晕地犹湿,老尽莺声风正寒。
无客醉敲金镫响,有人睡怯翠衾单。
牡丹一夜成消瘦,下却珠帘不忍看。
这首宋朝诗人真山民的《春晓雨》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首句“破晓檐花未放乾”,写出了晨曦微露时分,檐头的花朵还带着夜间的露水未曾完全蒸发,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清新的氛围。次句“披衣和梦倚阑干”则通过主人公的动作,传达出他被春雨惊醒,但仍留恋梦境,倚靠栏杆欣赏雨景的情态。
第三句“酿成苔晕地犹湿”,进一步描绘了雨水润泽大地,使得青苔晕染,地面湿润的情景。第四句“老尽莺声风正寒”,则以“老尽”形容莺啼声因春寒而显得疲惫,透露出一丝凄凉之意。
第五、六句“无客醉敲金镫响,有人睡怯翠衾单”,通过对比,写出屋内有人因雨声而未眠,害怕寒冷,辗转反侧,与室外无人的寂静形成对比。最后一句“牡丹一夜成消瘦,下却珠帘不忍看”,以牡丹一夜之间凋零,象征春天的短暂和易逝,诗人拉开珠帘,不愿直视这凄美的画面,表达了对春光消逝的惋惜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春晓雨后的独特韵味,既有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不详
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集》
春光泼眼明,占胜得新亭。
棠醉风扶起,柳眠莺唤醒。
非无杯泛绿,安得鬓皆青。
且事日为乐,歌声莫暂停。
春光元自好,我却为春愁。
但见柳青眼,不知人白头。
一身浮似寄,百岁去如流。
赖有芳樽在,花前日醉游。
寒斋淡无味,孤坐思悠悠。
时事三缄口,年光一转头。
有书遮老眼,无药疗閒愁。
假使丹心在,衰迟也合休。
自笑秋来似转蓬,偶然飞落过山中。
一灯幽馆菊花雨,孤枕小楼梧叶风。
涉世悠悠旋磨蚁,怀人杳杳寄书鸿。
浮生何预光阴事,抵死相催作老翁。